騎士精神
來美國二十幾年,每次回台灣常常被親友取笑文化上的差異,例如:美國來的穿衣服很隨便、在金錢方面斤斤計較、不懂人情世故…。聽起來這是個膚淺又隨性的文化,心裏打的甚麼主意,臉上的喜怒哀樂全部表現出來。似乎這個科技上的已開發國家,文化還停留在茹毛飲血的階段。
閱讀更多 »
分食
大女兒四歲開始,就可以進公立學校的幼兒部門上課,算是比較規律的社交活動。他們管這叫幼幼班。從早上九點十五分,到十一點半結束,扣掉開車來回、排隊進出校園等待接送,這不到兩個小時是我自由活動的時間。
閱讀更多 »
等待
從有記憶以來,爸爸就是個急性子的人。去餐廳吃飯,只要店家要他排隊,他一定掉頭就走,嘴裡還會罵罵列列:「這是做生意的態度嗎? 要客人在外面排隊?」
閱讀更多 »
面相
某次去商店買東西,結帳的時候,有三個收銀機開放,台後各站著一位小姐。一眼望去,三個看起來年紀都差不多,而三個櫃台都沒有人排隊,於是我走向一個臉帶笑容的收銀員去結帳。
閱讀更多 »
想像的空間
幾年前一位認識的朋友,忽然提起個辦報紙的主意。
閱讀更多 »
稱呼
從小到大,除了在學校,老師和同學會喊我的全名,家人鄰居叫我的小名以外,一直到了美國,才發現一個人的稱呼其實是很多樣的。
閱讀更多 »
好學生
阿亮是爸爸叔姪輩的一個孩子,據說阿亮的爸爸在軍隊當兵的時侯,有天被共產黨一路追趕,遇到從學校逃出的爸爸,他就一起捎上這個剛滿十三歲的毛孩子,飄搖到台灣。
閱讀更多 »
心意
記得二十幾年前第一次來美國前一晚,我正在清點行李,看還有什麼漏了,媽媽從廚房裡拿出一綑一綑,用層層毛巾包成的方形小枕頭。我好竒打開其中的一綑,裡面裝了六顆,白裡透著暗藍色的鹹蛋。也就是說,四捆的毛巾枕頭裏,總共有24顆鹹蛋。
閱讀更多 »
習慣的奴隸
家裡的開罐器已經用了幾年,雖然那短小的鉤子不是很好使力,清洗起來也不方便,只要沒有壞到不能用,通常我不會特別換個新的。大概老公再也受不了,每次聽我用那開罐器的咒罵。
閱讀更多 »
外遇的條件
外遇常常是個不可觸碰的話題,尤其對有保守傳統觀念,或是虔誠宗教信仰的人來說,那更是罪不可赦的行為。
閱讀更多 »
女主人
小安是我多年以前的一個好朋友,因為她有個跟我老大年齡相仿的女兒,那時我們倆常會帶著女兒結伴出去,有時候上中國城買菜,有時候去遊樂園逛一整天。
閱讀更多 »
老人與小孩
常常聽人說「老小、老小」,顧名思義就是人老到一個程度,心智和行為就會退化為一個小孩。比如說他會忽然發個莫名其妙的脾氣,或是要求一件讓你為難的任務。你要是做不到,或是耐心不夠,他那傷心的樣子,就像你抓到了他的痛處,在你面前毫不遮掩的伸展開來。
閱讀更多 »
真心與客套
一位朋友趁新年的假期,從台灣來美國找朋友玩。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她遇到以前的同事,於是兩個人很快地聊起來。臨走之前,那位同事說:「明天來我公司找我,我請你吃中飯。」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