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
從小到大,除了在學校,老師和同學會喊我的全名,家人鄰居叫我的小名以外,一直到了美國,才發現一個人的稱呼其實是很多樣的。
在剛來美國的時候,也很興奮地為自己取了個洋名,好像終於有了名字自主權,換了個名字,就換了個身分似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叫就是不對,感覺像是另外一個人,於是我用回我的中文名,再音譯成英文。以為少了英文名字,別人喊你就容易多了? 其實完全相反。
怎麼說呢?在美國,如果你有個現成的英文名,那真是給了所有人方便。如果是剛認識的,請叫我「黛安」、「瑪麗」、「賈斯汀」…冷熱剛好,不失禮也不陌生。如果熟識的那就更沒問題了,一開始認識就這麼叫了,久了更是成了你的唯一代號,忽然要改成打從娘胎帶來的原名,可能很多人都會不大習慣。
我發現如果是在美國認識的夫婦,通常會稱呼彼此的英文名;而在台灣一起留學出來的伴侶,則幾乎都沿用中文名字,有的甚至還連名帶姓的叫,像同學一樣。
我的女性朋友裏,如果是大陸來的,通常都叫我「小丁」,但是台灣來的大都叫我「兆佩」。兩種都是有相當程度的交情才喊得出口的。一個有些俏皮,一個有些親密又不狎暱,所以我都很喜歡。只要不叫我「老丁」,或是「佩佩」,我都可以接受。
問題是初次見面的中國人,一般不大習慣用中翻英的名字。有種明明彼此會說中文,卻要省略中文名字的步驟,硬翻成英文的感覺。通常那中翻英的名字,是給醫生診所,汽車監理所或是銀行辦事員用的。如果是在中文學校認識的,那就容易多了。「丁老師」聽起來尊重又本分,可說是通行天下的名稱。但是如果是其他場合認識的,沒有個現成的英文名,有時候還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以前認識一位男性朋友,見面以後,他問我:「要怎麼叫你呢?」
他知道我的名字,這麼問只是在套我對他熟稔的程度。
「你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吧!」我把熱山竽丟回去給他。
事實上,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回他,叫我全名,好像老師叫學生;叫我「兆佩」,我們又沒那麼熟;叫我「小丁」,好像我們是哥倆好;叫我丁小姐,又太生疏;難道要叫我「秋山太太」嗎?那是女兒學校老師專用的。後來他一路叫我「ㄟ」,每次一喊,就有十個人同時回頭。
有趣的是,這次回台灣碰到小學同學,以前大家都是連名帶姓的叫,現在居然有洋名的喊起洋名、不然就改口喊後面的名,將姓自動去掉了。
稱呼是一種學問,因為那取決於你跟對方的關係。很不熟和很熟的都好處理,最難的是那半生不熟的關係。而一旦名稱喊成了習慣,要再換一個就不容易了。所以很多學生時代就認識的中國男女,你會聽到他們喊彼此的全名,好像要一直做同學到老。不過熟到那種程度,怎麼喊都不要緊了,因為你已經認識他整個人,就算是喊他全名,也跟「甜心」、「蜜糖」,有一樣的效果。
在剛來美國的時候,也很興奮地為自己取了個洋名,好像終於有了名字自主權,換了個名字,就換了個身分似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叫就是不對,感覺像是另外一個人,於是我用回我的中文名,再音譯成英文。以為少了英文名字,別人喊你就容易多了? 其實完全相反。
怎麼說呢?在美國,如果你有個現成的英文名,那真是給了所有人方便。如果是剛認識的,請叫我「黛安」、「瑪麗」、「賈斯汀」…冷熱剛好,不失禮也不陌生。如果熟識的那就更沒問題了,一開始認識就這麼叫了,久了更是成了你的唯一代號,忽然要改成打從娘胎帶來的原名,可能很多人都會不大習慣。
我發現如果是在美國認識的夫婦,通常會稱呼彼此的英文名;而在台灣一起留學出來的伴侶,則幾乎都沿用中文名字,有的甚至還連名帶姓的叫,像同學一樣。
我的女性朋友裏,如果是大陸來的,通常都叫我「小丁」,但是台灣來的大都叫我「兆佩」。兩種都是有相當程度的交情才喊得出口的。一個有些俏皮,一個有些親密又不狎暱,所以我都很喜歡。只要不叫我「老丁」,或是「佩佩」,我都可以接受。
問題是初次見面的中國人,一般不大習慣用中翻英的名字。有種明明彼此會說中文,卻要省略中文名字的步驟,硬翻成英文的感覺。通常那中翻英的名字,是給醫生診所,汽車監理所或是銀行辦事員用的。如果是在中文學校認識的,那就容易多了。「丁老師」聽起來尊重又本分,可說是通行天下的名稱。但是如果是其他場合認識的,沒有個現成的英文名,有時候還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以前認識一位男性朋友,見面以後,他問我:「要怎麼叫你呢?」
他知道我的名字,這麼問只是在套我對他熟稔的程度。
「你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吧!」我把熱山竽丟回去給他。
事實上,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回他,叫我全名,好像老師叫學生;叫我「兆佩」,我們又沒那麼熟;叫我「小丁」,好像我們是哥倆好;叫我丁小姐,又太生疏;難道要叫我「秋山太太」嗎?那是女兒學校老師專用的。後來他一路叫我「ㄟ」,每次一喊,就有十個人同時回頭。
有趣的是,這次回台灣碰到小學同學,以前大家都是連名帶姓的叫,現在居然有洋名的喊起洋名、不然就改口喊後面的名,將姓自動去掉了。
稱呼是一種學問,因為那取決於你跟對方的關係。很不熟和很熟的都好處理,最難的是那半生不熟的關係。而一旦名稱喊成了習慣,要再換一個就不容易了。所以很多學生時代就認識的中國男女,你會聽到他們喊彼此的全名,好像要一直做同學到老。不過熟到那種程度,怎麼喊都不要緊了,因為你已經認識他整個人,就算是喊他全名,也跟「甜心」、「蜜糖」,有一樣的效果。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