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
記得二十幾年前第一次來美國前一晚,我正在清點行李,看還有什麼漏了,媽媽從廚房裡拿出一綑一綑,用層層毛巾包成的方形小枕頭。我好竒打開其中的一綑,裡面裝了六顆,白裡透著暗藍色的鹹蛋。也就是說,四捆的毛巾枕頭裏,總共有24顆鹹蛋。
「這是李媽媽特別叫我拿給妳,夠妳吃上一段時間了。」媽媽邊說邊找尋行李間的空隙。李媽媽是她早晨一起去做外丹功的朋友。
「媽,這個美國買得到啦!」我看著兩打鹹蛋,感覺好像是去逃荒路上的糧食。
「美國的鹹蛋沒有這麼好。」媽媽肯定的說。好像她和李媽媽在美國住了很久,對美國的糧食供銷很清楚。
她很快地為那四小方包找到安置的角落。到了目的地,我打開箱子一看,那24顆蛋飄洋過海,在兩國行李進出口處的拋擲、擠壓下,居然沒有一絲裂痕。有次我實在餓極了,打開電鍋裝了碗冷飯,撥開一個鹹蛋配著吃,那滋味還真是美。
女兒的學校每到母親節、聖誕節等大日子,總會擺出一堆小禮品,請父母給孩子準備錢,以便他們選禮物送人。這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因為他們總算可以像大人一樣的購物,而不用徵求父母的意見;學校也可從中拿到回扣,作為活動經費。後來發現她們買給我的禮物,不外乎就是塑料首飾、馬克杯、相框,那些設計花俏又簡陋的裝飾品,我通常留不到兩年就清出去;她們買給爸爸的手電筒、發光鑰匙圈,則一年之內就自動瓦解,連電池都不用換。
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不實惠又不環保的行為,於是打算跟她們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再花錢買這些禮物。說是禮物還抬舉了,根本就是花錢買垃圾。
「你就讓我送妳禮物可以嗎?」大女兒聽完以後很堅持地說:「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學校的東西,那帶我們到一家你常去的店,你在外面等,讓我們自己逛。」
小女兒在一旁點頭如搗蒜。
我常去的店?超級市場哪來的禮品?我心裡很快的盤算了一遍,百貨公司的你們又付不起。
於是我帶她們去附近一家「五元以內」的禮品店,想想那價錢跟學校的差不多,但是選擇多得很。
她們像大人一樣,熟門熟路的拿起購物籃,慢慢地遊走於置物架之間。拿起,賞玩,放下,再重複一樣的動作,那表情像是予以重任的購物員,正在細心的分配如何以有限的經費,照顧到每個人的需要。有幾次她們拿起一些,會直接進家裡垃圾筒的東西,我剛要開口,就被女兒一副「媽,妳又來了!」的表情,嚥下已經到喉嚨的話。幾年下來,她們選的禮物總算有長足的進步,起碼那條小披肩,或是毛拖鞋在天冷的時候還可以派上用場。
有次回台灣我跟媽媽借臉霜,打開她化妝櫃的抽屜,在一堆各色的瓶瓶罐罐中,看到一個全新紅底鏽著幾條金龍的零錢包,外面還有層未開封的透明包裝紙。那是款三十幾年前的設計,現在大概只有老太太的珠寶箱裡看得到,或是新年的時候拿出來沾沾喜氣。我記得那個零錢包,是小學五年級,我跑到西門町的三商,挑了一個下午做出來的決定。
那天出門前,我問媽媽要什麼生日禮物。
「甚麼都不用買,妳別浪費錢。」媽媽想也不想地說。
我記得我執意要買個什麼東西,唯一想到媽媽常跟鄰居媽媽們去的店就是那家三商。到了那裏,才發現幫人選禮物實在不簡單。那是個兩層樓的商店,逛完整家店,我還是不確定媽媽會不會用到我買的禮物,於是購物籃裡的東西,不停的拿進,拿出。那一個下午,我遊走於兩層樓之間,置物架上任何看起來女性化的商品,被我一一拿起,賞玩,再放下。
三十年來,我們房子改建了三次,最近的一次還是整個打掉重蓋。這樣搬進搬出六次下來,那從未拆開的零錢包,居然在媽媽一代換一代的首飾化妝品裏,毫髮未傷的存活下來。
也許在女兒離家念書的將來,我也會在她的行李箱裡包上幾片煎好的蔥油餅,然後在她的抗議聲中,緩緩地告訴她:「拿著,那裏沒有這種好東西。」
「這是李媽媽特別叫我拿給妳,夠妳吃上一段時間了。」媽媽邊說邊找尋行李間的空隙。李媽媽是她早晨一起去做外丹功的朋友。
「媽,這個美國買得到啦!」我看著兩打鹹蛋,感覺好像是去逃荒路上的糧食。
「美國的鹹蛋沒有這麼好。」媽媽肯定的說。好像她和李媽媽在美國住了很久,對美國的糧食供銷很清楚。
她很快地為那四小方包找到安置的角落。到了目的地,我打開箱子一看,那24顆蛋飄洋過海,在兩國行李進出口處的拋擲、擠壓下,居然沒有一絲裂痕。有次我實在餓極了,打開電鍋裝了碗冷飯,撥開一個鹹蛋配著吃,那滋味還真是美。
女兒的學校每到母親節、聖誕節等大日子,總會擺出一堆小禮品,請父母給孩子準備錢,以便他們選禮物送人。這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因為他們總算可以像大人一樣的購物,而不用徵求父母的意見;學校也可從中拿到回扣,作為活動經費。後來發現她們買給我的禮物,不外乎就是塑料首飾、馬克杯、相框,那些設計花俏又簡陋的裝飾品,我通常留不到兩年就清出去;她們買給爸爸的手電筒、發光鑰匙圈,則一年之內就自動瓦解,連電池都不用換。
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不實惠又不環保的行為,於是打算跟她們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再花錢買這些禮物。說是禮物還抬舉了,根本就是花錢買垃圾。
「你就讓我送妳禮物可以嗎?」大女兒聽完以後很堅持地說:「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學校的東西,那帶我們到一家你常去的店,你在外面等,讓我們自己逛。」
小女兒在一旁點頭如搗蒜。
我常去的店?超級市場哪來的禮品?我心裡很快的盤算了一遍,百貨公司的你們又付不起。
於是我帶她們去附近一家「五元以內」的禮品店,想想那價錢跟學校的差不多,但是選擇多得很。
她們像大人一樣,熟門熟路的拿起購物籃,慢慢地遊走於置物架之間。拿起,賞玩,放下,再重複一樣的動作,那表情像是予以重任的購物員,正在細心的分配如何以有限的經費,照顧到每個人的需要。有幾次她們拿起一些,會直接進家裡垃圾筒的東西,我剛要開口,就被女兒一副「媽,妳又來了!」的表情,嚥下已經到喉嚨的話。幾年下來,她們選的禮物總算有長足的進步,起碼那條小披肩,或是毛拖鞋在天冷的時候還可以派上用場。
有次回台灣我跟媽媽借臉霜,打開她化妝櫃的抽屜,在一堆各色的瓶瓶罐罐中,看到一個全新紅底鏽著幾條金龍的零錢包,外面還有層未開封的透明包裝紙。那是款三十幾年前的設計,現在大概只有老太太的珠寶箱裡看得到,或是新年的時候拿出來沾沾喜氣。我記得那個零錢包,是小學五年級,我跑到西門町的三商,挑了一個下午做出來的決定。
那天出門前,我問媽媽要什麼生日禮物。
「甚麼都不用買,妳別浪費錢。」媽媽想也不想地說。
我記得我執意要買個什麼東西,唯一想到媽媽常跟鄰居媽媽們去的店就是那家三商。到了那裏,才發現幫人選禮物實在不簡單。那是個兩層樓的商店,逛完整家店,我還是不確定媽媽會不會用到我買的禮物,於是購物籃裡的東西,不停的拿進,拿出。那一個下午,我遊走於兩層樓之間,置物架上任何看起來女性化的商品,被我一一拿起,賞玩,再放下。
三十年來,我們房子改建了三次,最近的一次還是整個打掉重蓋。這樣搬進搬出六次下來,那從未拆開的零錢包,居然在媽媽一代換一代的首飾化妝品裏,毫髮未傷的存活下來。
也許在女兒離家念書的將來,我也會在她的行李箱裡包上幾片煎好的蔥油餅,然後在她的抗議聲中,緩緩地告訴她:「拿著,那裏沒有這種好東西。」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