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迷思
每個文化對特定的數字,有些特別的好惡。最常見的是,中國人對四的忌諱,西方人對十三的規避;或是香港人對八的鍾意,美國人的lucky seven。即使你很自豪對各種文化數字的解讀,但是碰到有些人對數字敏感的程度,你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想像力。
閱讀更多 »
禮物轉送
根據調查,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反對禮物轉贈。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覺得這是不可接受的想法;而收入中上的族群,對於禮物轉贈的愧疚感,比收入低的族群高,大約是5:3 的比例。顯示這個國家的人還是蠻慷慨的,即使有能力購買禮物,但是對禮物回流還是有些罪惡感。
閱讀更多 »
老薑
活到這麼大,覺得「老人言」有時候是有它的道理的。它有時可以讓你少走些冤枉路,或是避開不必要的麻煩。
閱讀更多 »
散財童子
記得很多本書上說過,如果你想要變得有錢,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錢花出去。根據 「秘密」這本書的作者,你必須先把自己當作有錢人一樣的消費,接著宇宙法則就根據你的想法而啟動,在不知不覺中為你吸引更多賺錢的機會,使你真的變成一個富翁。
閱讀更多 »
幸運兒
今天晚上要去朋友家過感恩節,我們打算帶巨大三明治出席。昨天晚上發現沒有萵苣,於是決定今天早上趕在超級市場關門之前,再去採購一堆蔬菜。
閱讀更多 »
身歷其境
女兒校外樂團的老師,是位情感表達非常強烈的人。他讓我想起台灣早期,小學的嚴厲男老師。有時候我在下課前十分鐘,站在教室外面聽他教導學生,會生出莫名的熟悉感。
閱讀更多 »
緊要關頭
有次跟一個朋友的朋友吃飯。為什麼說是朋友的朋友呢?因為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見過他,只是因為我朋友的關係,他到紐約玩,我順道招待他而認識的。
閱讀更多 »
打結的腦筋
有的時候,一些平常的事情做得太順手,變成個習慣,忽然碰到不一樣的情形時,那理所當然的動作,會讓我們看起來有些愚蠢。
閱讀更多 »
浪漫保鮮期
朋友的老公回家鄉探望親友,這次沒有帶老婆隨行。他們是我認識的人裡面,感情最濃的夫妻之一。她老公因為今年剛退休,於是這次度假,算是給他自己的退休禮物。他還在度假中,就已經在臉書上,告知親朋好友他對老婆的愛有多深:一張在他手臂上,刺有老婆名字的照片。
閱讀更多 »
多情的民族
來美國二十幾年,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情感非常豐富,對喜怒哀樂的表達,幾乎沒有壓抑的空間。說好聽點,這是個性單純,不作假。但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這麼充沛的感情,尤其當你把每個人都想的一樣熱情洋溢,那就產生誤會了。
閱讀更多 »
萬物之靈
記得小時候吃完晚飯,有時候會去家附近的夜市逛逛。那時候的夜市人聲鼎沸,就算只是走走看看,逛起來也特別有勁。要是在夏天,坐下來吃碗刨冰,整個暑氣都消了一半;如果天氣冷了,就買袋雞蛋糕,或是紅豆餅。邊走邊吃那撥開,還冒著熱氣的麵粉糰。
閱讀更多 »
逃難心態
很多父母,或更老的一輩,有存東西的習慣。舉凡金錢、日常用品、食物、衣服,只要你能想得到,他們都可以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閱讀更多 »
十一個暗夜(下)
當天晚上,即使穿了三件衣服、戴了帽子、套上毛襪,我還是在棉被底下打哆嗦。頭一次發現,寒氣可以穿透層層覆蓋,直達人的脊背。一個晚上睡睡醒醒,伴隨從背後發起的寒毛,意識也慢慢的模糊起來。一直到很久,都不知道我到底是睡了,還是醒著。
閱讀更多 »
十一個暗夜(中)
記不得是第四天、還是第五天開始,天氣冷到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圍上圍巾,穿上雪衣,才去廚房燒開水。一方面可以讓屋子裡的溫度提高些,小朋友喝點熱茶也可以暖暖手腳。看著蒸氣爬滿窗玻璃,變成大粒的水珠流下來,來電的希望,似乎也一點一滴的下降。
閱讀更多 »
十一個暗夜(上)
十月二十九日,姗蒂颶風入侵美國東部。就在屋外風雨大作的時候,晚上十一點左右,聽到機器發出「嗶—」一聲,拖了大約五秒,之後就是漆黑的一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