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禮物轉送

根據調查,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反對禮物轉贈。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覺得這是不可接受的想法;而收入中上的族群,對於禮物轉贈的愧疚感,比收入低的族群高,大約是5:3 的比例。顯示這個國家的人還是蠻慷慨的,即使有能力購買禮物,但是對禮物回流還是有些罪惡感。

如果這個比例是正確的,大概可以由此推論,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曾經轉送過禮物。我有些驚訝這個數字之低。以身為歐巴桑的想法,我以為這是個實惠的作法,尤其當你收到的禮物是已經有的,或是根本用不到,又不能退的。當然禮物轉送有它的規矩:送的好,兩方受惠而且物盡其用;萬一送壞了,得罪人不說,還可能名聲都賠上了。

其實規矩很簡單:如果是不能吃的,必須是沒有用過的;如果是吃的,必須是在保鮮期內,而且沒吃過的。聽起來是常識,但是很多人連第一條就過不了。

小時候,住我們隔壁的鄰居媽媽很喜歡轉送禮物,不管吃的還是用的,她拿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放在衣櫃裡,以便將來有需要的時候,隨手就是一包禮物,可惜她小看了孩子們的食慾和創造力。每當她把一盒包裝精美的外國巧克力,或是朋友從委託行買的瑞士糖,塞進衣櫥的上層,然後滿意的到樓下洗澡的時候,她不知道她的孩子已經開始策畫,明天放學後,就有好東西了。有次我到鄰居家玩,看到他們姊弟倆,熟練的搬張椅子,脚一登,就把一盒丹尼奶酥從衣櫃的上方撈出來。他們先是小心的撕開,那條粘在餅乾蓋周圍,透明的細長膠帶,然後打開蓋子,從裡面拿出已經缺了最上面一排,沾著粗糖的淡黃色餅乾。吃完後,他們還會把剩下的餅乾重新分配,以至於它們每格看起來一樣多,然後把那條細膠帶,原路粘回去。
「我媽媽從來沒有發現過喔!」他們很驕傲地說。
鄰居媽媽當然不會發現,除非收到那盒奶酥的人跟她說:「謝謝妳那盒吃過的餅乾。」

有次老公過生日,我們請了一些朋友來家裡吃飯,之前就跟大家說不要帶禮物,大家聚聚就好。有個朋友大概不好意思空手來,硬是塞了包禮物給老公。等大家走了,老公打開那禮物,是個黑色公事包,打開一看,裡面還有壓碎的餅乾屑。
「他可能一邊吃東西,一邊包禮物吧!」我們只能這樣解釋。

其實轉贈禮物不是什麼壞事,如果你確定收到禮的人會喜歡,或是真的用得到,是不是我們親手買的,其實沒有那麼重要。當然最好是直接送現金,禮物卡,或是乾脆請對方吃一頓。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享受撕開包裝紙,等待謎底揭曉的那一刻。如果收禮的人,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那就花點心思在選禮物上吧!最起碼,不要讓他打開包裝紙,看到的是一盒咬了幾口的蛋糕,或是一台沾滿麵包屑的烤土司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