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父母教師

最近小學同學在臉書上放了一條訊息,大意是他教念小學的女兒數學,因為教不會,大動肝火而罵了女兒幾句,結果把女兒罵哭,事後非常後悔。

想為人父母大概對這種情形都不陌生,只是教的題材換成英文、化學、物理、音樂…。我的這位同學其實性情非常溫和,而且善解人意。有一次我們出去吃飯,我很厚臉皮的把美國的一套拿出來: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去。

其實那麼一點分量外帶實在很小家子氣,但是我那歐巴桑的本性告訴我:可以帶回去給家人嘗嘗味道。他不但沒有阻止我,反而把他自己沒動的那一套附餐,放在我的外帶盒子裡。自此每次我們出去吃飯,他就搶著付錢,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一幕外帶剩菜的動作,讓他覺得我可能經濟上有很大的負擔。

性情溫和是一回事,他的強項是那顆聰明的頭腦。他從小就是注定做班長的人,怎麼說呢?在那個年代的私立小學,要當班長,功課好是第一條件,再來就是品行良好。我們同班的那兩年,他好像都一直是班長,因為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中學畢業之後,他當然是第一志願一路上去,連補習班都不用去,念得輕輕鬆鬆。記得有次吃飯我問他:「難道你從來沒有補習過嗎?」
他還很認真的想了一下後說:「好像從來沒有那個必要…只有在聯考前,看到大家都去補習班,我也稍微去了一下,但是好像沒有什麼用。」
這樣聰明又溫和的人,在教自己的孩子也會失控,讓我有點驚訝。
看到他在臉書的訊息以後,我寫了句:「同學,古人說:『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
他可能那時在氣頭上,回了句:「我到哪兒去易子而教?」
第二天,他又不氣餒地繼續,這次他總算耐住脾氣的教完了。

老實說,我好像還沒聽過有父母教自己的孩子,而不發脾氣的。記得每次回台灣,我的姪女總會拿她學校,或是補習班的作業問我。我哥哥和嫂嫂在學科方面比我強多了,而且久沒碰這些數學,我還要翻她之前的講義,才能有點概念。通常都是解到最後,姪女說:「算了,小姑姑,我明天問同學。」
這時我的自尊心就作祟了,「別吵!快解出來了!」我頭也不抬的說。
如果媽媽在旁邊,她總會加一句:「妳小姑姑很久沒做這些數學,她不記得了…」
這時我就更不能放棄,結果總算是解出來了。而且因為頭腦普通的我,知道要怎麼解釋才能讓頭腦也一樣普通的姪女了解,她似乎比較能接受我的解說;還有就是,我自己也是花了很久才搞懂,所以不會有「這麼簡單為什麼還搞不懂?」的態度。

雖然教授學問要找這科的高手,但是他們在這方面的高人一等,多半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可能不知道,沒有那根筋的普通人,想事情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然找老師也不能找個資質太平庸的,不然解一道數學題,花上數個小時,那來那麼多的時間?

我希望同學有天能想通,教不會自己的女兒,不是她不夠聰明,也不是爸爸的耐性不夠,而是兩個人思考的迴路不同,如此而已。在想通之前,還是不要自己來,花點銀子請外面的人來當老師。父母,還是專心做孩子的父母,這比當孩子的學科老師,還重要得多。

 

1 個意見:

Anonymous 琴老師 提到...

沒錯,鞋匠的兒子沒鞋穿,易子而教,真是太同意了!

2013年10月2日 凌晨4:15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