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選擇

幾年前開臉書帳戶的時候,因為嫂嫂迷上了一個很流行的遊戲:開心農場。

她那時不停的慫恿我也開個帳戶,好多點人幫她看菜園。結果開了帳號以後,我不但迷上了這個遊戲,更正式的在這裡開始了社交連結,雖然開心農場幾年前就沒再玩了,我現在還每天掛在臉書上。

記得那時剛開臉書的時候,我一股腦的邀請認識的人,不管說過幾句話、還是點頭之交,反正就是拼命的加進去。儘管我很努力的社交,還是免不了被姪子嘲笑:「什麼?你才只有七十幾個朋友?我都五百多個了!」

好像我是個有社交障礙的人,於是忍不住跑進朋友的網頁看,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上百個,甚至有到三、四千個的。我尋思,這些有好幾百個朋友的,他們的網頁不是一天到晚都有朋友的更新消息嗎?他們真的在乎每一個人的動態嗎?

有次看到老公的臉書,一個他的朋友貼了張不雅的照片,我問他:「你看到這些照片不會感覺不舒服嗎?」

他很快的把游標跳到下一頁說:「別去看就好了。」

不愧是練武之人,比我得道的快一點。儘管我才這麼一點人數,有時候看到朋友放的心情小語、飯裡的肉少了點,或是上班途中踢到石頭…那一日好幾張的照片,就忍不住要把這個人封鎖,眼不見為净。但是老公的作法是,跳過去不看就好了,不用放在心上。

「你有選擇是否讓這個訊息進入你的腦裡。」他說。

想想,這話是有幾分道理。如果我不去理會這些照片、留言,就算它在那裏,也只不過是一張圖片、幾段文字而已,不進到我腦裡,就對我起不了任何作用。於是我學會了不去看一些可能會引起不舒服的信件、照片,収到了就直接刪掉。如果因為看了這些信件、留言、照片而生氣,那就是我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要接受這樣的訊息?

台灣的電視有一個很流行的現象,就是談話性節目特別多。從政治名嘴到人妻人夫,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籮筐的話要說。有次我特別把節目按到消音,看到他們那副張牙舞爪的樣子,我由衷地感激,我有選擇的自由。

最高深的功力是,有人當著你的面對著你說,而你還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不當一回事。我唯一看到過的是我們城市圖書館分館的館長。

我們城市有兩座圖書館,分館是個古老的房子改建的,連客廳和地下室的樣子都看得出來,那裏曾經是某個人的家。那座分館的館長設計了很多給孩子的課程,由於地方小,幾個聒噪的孩子聚在一起,就像有人在你家客廳說話一樣,整間房子都聽得到。

那天是青少年烹飪課,可以想見,十幾個大孩子烤好了杯子蛋糕,還有各式各樣點綴的花色,那吵鬧的情況就像在開生日舞會一樣。來這家分館的人都知道,這是這家圖書館的特色,只要不是吵架、辱罵,大聲說話的情形根本就是見怪不怪。怕吵的人就去總館,不然就是避開學生下課後的這段時間來。

那天可能這位老先生是新來的,他先是大聲地警告,這裡是圖書館,學生說話的音量已經太過分了。後來見沒有人出來制止,他開始憤怒的捶打桌子。當館長出來問發生了什麼事,這位老先生暴跳如雷的指責這個館長是如何的不盡責,把一個圖書館搞得像個動物園,還威脅要去向市長告發,換一個適當的人來管理。

從頭到尾,我只看到館長不停地點頭,連呼吸都沒變的說:「我了解你的憤怒…」、「你如果要安靜的環境,可以去我們的總館…」、「我聽到你說的話了…」。

好像她只是一位總機小姐,在聽一個憤怒的客人抱怨這家店的服務態度。那些傷人的話,只是一連串的從另一端射出,卻沒有一句射中那位館長。

這就是選擇的最高境界,如果那位館長把那些話全部接受進去,那些文字就產生了它們的作用了。難怪無論何時看到那位館長,她總是笑嘻嘻,精神奕奕的樣子,好像隨時都有好事要發生。

選擇接受何種訊息,其實就是為自己創造怎麼樣的吸引力法則。無論真相如何,你接収的訊息愈多,它們就成了你相信的真相。是好還是壞,你完全有選擇的自由。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