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身處地
當我還很年輕,血氣方剛的時候,常常跟周圍的人為一些「應不應該」的事,辯論起來。有時候對方接不下去,我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把對方說服了;碰到了脾氣硬一些的人,可能下次見面,對方不吭一聲地轉頭就走,我還不知道哪裡得罪到他。年紀愈大,愈發現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或是原則的關係,就「應該」怎麼做。
這次搭飛機回美國,我們坐在前幾排的座位。通常普通艙的第一排位置比較寬大,那是預留給有嬰兒隨行的乘客,以便牆上的嬰兒睡床可以敞開。像這種旅遊旺季,每班飛機都爆滿的狀態下,加上長程的飛行時間,每個人一上飛機,巴不得倒頭大睡,眼睛一張開就到目的地了。坐在第一排的是個帶著個五歲不到,手裡還抱著一個不滿一歲,披頭散髮的年輕媽媽。
剛開始的幾個小時,那孩子只是發出「吚吚ㄚㄚ」,有點不舒服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那嬰兒便開始哭,接著愈來愈大聲,幾乎到了嘶吼的地步。
那年輕的媽媽馬上把嬰兒抱起,不停地搖晃,但是孩子的哭聲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於是那媽媽站起來,把嬰兒抱到飛機的後面,以至於不會打擾到附近的乘客。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那個媽媽把終於安靜下來的孩子抱回來,沒想到一入座,那哭聲又爆發出來。哭了大約十分多鐘,那媽媽又再度站起,走到後面,安撫了一下,再回來,孩子再度啼哭。
這樣來來回回了幾趟,後來那媽媽也放棄了,乾脆回座位,任憑那嬰兒哭泣。附近本來熟睡的乘客開始戴起耳機,有的看起電影,或是聽音樂。坐在我後面的一對母女,本來睡得連腳都伸到我座位的扶手,大概是被吵得受不了,很大聲的「噓!」了一下,就翻過身繼續睡。
無獨有偶的,早我一個月回美國的姐姐,在飛機上也目睹了因為嬰兒啼哭,乘客發生爭執的事情。聽說那個被打擾到的女性,大聲的指責孩子的父母,孩子吵到她的睡眠,而挺身而出的一位男士請她包容點。
「孩子那麼小,妳可以不要那麼兇嗎? 妳這樣罵只會嚇到小孩。」那男士看不過去的說。
那女士也許是臉拉不下來,或是被自己的情緒激怒了,大聲的回他:「我也是付錢的乘客啊!我只是希望安安靜靜的睡一下,這樣也有錯嗎?啊?」
聽說小孩的父母躲在後面,久久不敢回來,後來空服人員為他們換了位子,才平息這場紛爭。
這讓我想起十一年前,當女兒只有一歲的時候,帶她回台灣的情形。那次的旅行實在是個災難。
飛機一起飛,女兒就開始哭,而且不是隱隱啜泣,是扯著嗓子的哭叫。別說是個經驗老到的媽媽,她那拚了命的嘶喊,簡直把我這個新手媽媽嚇壞了。站著搖還不行,非得抱著走,她才感覺舒服點。又不能停在一個地方太久,前面的人要睡覺,後面的人也要休息啊!走到沒力氣了,只好躲進廁所裡,把馬桶蓋放下來,我坐在上面休息,她在裡面哭。這樣來來回回了將近十個小時,後來她哭累,睡了過去,我才把她帶回座位小睡一下。
記得那時我們在日本轉機,一上飛機,她又開始大聲哭。折騰了將近十三個小時的我 ,那時已經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抱她了,恍惚中我聽到後座的男士發出不耐煩的抱怨,下機前,那人特別走到我面前,狠狠的瞪了我一眼。
我很可以理解那男人的憤怒,如果我自己沒有小孩,不知道不會說話的嬰兒,很有可能是飛機起飛時,造成耳朵的壓力而不舒服。但是一個沒有幼兒隨行的大男人,也許他自己剛參加完,或者正要去出席一個重要的會議,希望在飛機上能有一個好眠,但是一個只顧自己睡眠的婦人,卻犧牲掉他難得的寧靜。
在正常的情形,我是應該抱著孩子,再踱三個小時,以免影響到其他人的權益,但是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我只能厚著臉皮,希望周圍的人有一點同理心,讓我能夠稍微喘息一下。
那位開罵的婦人,為了捍衛她的權益,也許同時說出了其他乘客的心聲,她並沒有錯。很多作對事的人都沒有錯。但是在對錯之間,有一條很淡的界線,那要用心去看,才看得到那條隱藏在人性深處,跳脫了自我,站在對方位置的那一條界線。
這次搭飛機回美國,我們坐在前幾排的座位。通常普通艙的第一排位置比較寬大,那是預留給有嬰兒隨行的乘客,以便牆上的嬰兒睡床可以敞開。像這種旅遊旺季,每班飛機都爆滿的狀態下,加上長程的飛行時間,每個人一上飛機,巴不得倒頭大睡,眼睛一張開就到目的地了。坐在第一排的是個帶著個五歲不到,手裡還抱著一個不滿一歲,披頭散髮的年輕媽媽。
剛開始的幾個小時,那孩子只是發出「吚吚ㄚㄚ」,有點不舒服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那嬰兒便開始哭,接著愈來愈大聲,幾乎到了嘶吼的地步。
那年輕的媽媽馬上把嬰兒抱起,不停地搖晃,但是孩子的哭聲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於是那媽媽站起來,把嬰兒抱到飛機的後面,以至於不會打擾到附近的乘客。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那個媽媽把終於安靜下來的孩子抱回來,沒想到一入座,那哭聲又爆發出來。哭了大約十分多鐘,那媽媽又再度站起,走到後面,安撫了一下,再回來,孩子再度啼哭。
這樣來來回回了幾趟,後來那媽媽也放棄了,乾脆回座位,任憑那嬰兒哭泣。附近本來熟睡的乘客開始戴起耳機,有的看起電影,或是聽音樂。坐在我後面的一對母女,本來睡得連腳都伸到我座位的扶手,大概是被吵得受不了,很大聲的「噓!」了一下,就翻過身繼續睡。
無獨有偶的,早我一個月回美國的姐姐,在飛機上也目睹了因為嬰兒啼哭,乘客發生爭執的事情。聽說那個被打擾到的女性,大聲的指責孩子的父母,孩子吵到她的睡眠,而挺身而出的一位男士請她包容點。
「孩子那麼小,妳可以不要那麼兇嗎? 妳這樣罵只會嚇到小孩。」那男士看不過去的說。
那女士也許是臉拉不下來,或是被自己的情緒激怒了,大聲的回他:「我也是付錢的乘客啊!我只是希望安安靜靜的睡一下,這樣也有錯嗎?啊?」
聽說小孩的父母躲在後面,久久不敢回來,後來空服人員為他們換了位子,才平息這場紛爭。
這讓我想起十一年前,當女兒只有一歲的時候,帶她回台灣的情形。那次的旅行實在是個災難。
飛機一起飛,女兒就開始哭,而且不是隱隱啜泣,是扯著嗓子的哭叫。別說是個經驗老到的媽媽,她那拚了命的嘶喊,簡直把我這個新手媽媽嚇壞了。站著搖還不行,非得抱著走,她才感覺舒服點。又不能停在一個地方太久,前面的人要睡覺,後面的人也要休息啊!走到沒力氣了,只好躲進廁所裡,把馬桶蓋放下來,我坐在上面休息,她在裡面哭。這樣來來回回了將近十個小時,後來她哭累,睡了過去,我才把她帶回座位小睡一下。
記得那時我們在日本轉機,一上飛機,她又開始大聲哭。折騰了將近十三個小時的我 ,那時已經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抱她了,恍惚中我聽到後座的男士發出不耐煩的抱怨,下機前,那人特別走到我面前,狠狠的瞪了我一眼。
我很可以理解那男人的憤怒,如果我自己沒有小孩,不知道不會說話的嬰兒,很有可能是飛機起飛時,造成耳朵的壓力而不舒服。但是一個沒有幼兒隨行的大男人,也許他自己剛參加完,或者正要去出席一個重要的會議,希望在飛機上能有一個好眠,但是一個只顧自己睡眠的婦人,卻犧牲掉他難得的寧靜。
在正常的情形,我是應該抱著孩子,再踱三個小時,以免影響到其他人的權益,但是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我只能厚著臉皮,希望周圍的人有一點同理心,讓我能夠稍微喘息一下。
那位開罵的婦人,為了捍衛她的權益,也許同時說出了其他乘客的心聲,她並沒有錯。很多作對事的人都沒有錯。但是在對錯之間,有一條很淡的界線,那要用心去看,才看得到那條隱藏在人性深處,跳脫了自我,站在對方位置的那一條界線。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