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教育
兩個女兒從三歲開始,每星期天下午去中文學校;到了四歲,則加上星期六的日文學校。
她們去上中文學校沒有給我任何負擔,因為每次三個小時不到的課程,加上我也待在學校,她們隨時看得到我。大了一些她們有自己的朋友,更把中文學校當作社交的場所。有次我問她們兩個,最喜歡中文學校的什麼地方,她們回答:「休息時間吃零食的時候」。
我問:「在家也可以吃啊?」
「那不一樣,跟朋友一起吃有趣多了。」她們回答。
只要她們不抗拒,我就每年乖乖地付學費,讓她們每個星期日下午去中文學校吃零食。至於學到了多少中文,那就看她們自己的造化了。
日文學校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早就聽說過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跟老公在一起也領教過他們民族性特有的認真和龜毛,一直到女兒們上了日本學校,才真的開了眼界。
記得是小班吧,開學第一天,除了課本和作業簿,學校發給每位小朋友一盒蠟筆。那天晚上回家,老公把整盒蠟筆倒在桌上,然後在每一根蠟筆上中間,寫上女兒的名字。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是為了避免跟別的小朋友的蠟筆混在一起,所以每一根都要寫上名字。
學校為了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規定每個小朋友要用大別針,將手帕釘在胸前,用來擦拭手和臉。午餐的飯盒要用大布巾包起來、儘量讓小朋友用筷子,而不是叉子調羹、回家的功課希望家長跟小孩一起做,而不是丟給小孩就算了、每個禮拜上課前家長要繳回簽了名的聯絡簿,再由老師放學前寫下學生這個禮拜的表現,讓小朋友放入書包帶回家。
剛開始的幾年,因為這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跟老公起了不少的衝突,後來他說了一句令人玩味的話:「進入這所日文學校不只是學語言,這裡注重的是培養日本文化和民族性,這是我們做事的方法,你要是不能接受的話,有其他的日、英合併的學校可以考慮。」
從此他處理日文學校的事務,我只要聽話辦事就好了。
去年他加入日文學校家長會當了副會長。在新學期開始的前半年,就開始交接的準備工作。等到新學期開始,每個星期六早上從九點開始開會,到下午兩點,回到家後繼續文書和聯絡的工作。常常我看他開了兩個電腦視窗,一個上班用的,一個日文學校家長會用的。
「你在上兩個班喔?」我問。他只有苦笑。
女兒們對日文學校向來諸多抱怨:討厭繁重的課業、古板的老師、只用日文的授課方式…。很久以前我就不管女兒們的中文功課,只是偶爾回答她們的作業上的問題,所以也不知道她們的中文讀寫到底如何。但是我發現,女兒們會主動借日文書來讀,而且還讀的有滋有味;但是她們從來不會去拿圖書館的中文書。每次暑假回台灣,帶她們去圖書館借書,她們只跑英文部門和日文部門。
看到這種情形,我開始懷疑,自己向來引以為傲的「放牛吃草」,那裏出了問題?我希望她們喜歡中文,所以刻意的不去強迫她們對中文的學習,但是光在閱讀這一項,我所謂的自由發展,就遠遠比不上日本學校的傳統式教育。
今年中文學校第一次破天荒的借到大禮堂,正式的辦了一場結業典禮。由於校長要頒發獎盃,於是主持的部分就落到我的身上。典禮的前幾天,老公看我用英文寫下頒獎順序,問了句:「你到時候是用英文主持,還是中文主持?」
我回答:「當然是英文啊!」
學校現在超過一半的學生是家裡只說英文的家庭,所以我被告知一定要用英文。
他隨即問:「你們不是中文學校嗎?為什麼要用英文主持?」
是的,在完美的狀況下,我們應該要有中文學校的堅持,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而這所謂的堅持,要經過多少家長的不諒解、謾罵、反抗,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這種領悟,要到很久以後,才會了解。
她們去上中文學校沒有給我任何負擔,因為每次三個小時不到的課程,加上我也待在學校,她們隨時看得到我。大了一些她們有自己的朋友,更把中文學校當作社交的場所。有次我問她們兩個,最喜歡中文學校的什麼地方,她們回答:「休息時間吃零食的時候」。
我問:「在家也可以吃啊?」
「那不一樣,跟朋友一起吃有趣多了。」她們回答。
只要她們不抗拒,我就每年乖乖地付學費,讓她們每個星期日下午去中文學校吃零食。至於學到了多少中文,那就看她們自己的造化了。
日文學校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早就聽說過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跟老公在一起也領教過他們民族性特有的認真和龜毛,一直到女兒們上了日本學校,才真的開了眼界。
記得是小班吧,開學第一天,除了課本和作業簿,學校發給每位小朋友一盒蠟筆。那天晚上回家,老公把整盒蠟筆倒在桌上,然後在每一根蠟筆上中間,寫上女兒的名字。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是為了避免跟別的小朋友的蠟筆混在一起,所以每一根都要寫上名字。
學校為了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規定每個小朋友要用大別針,將手帕釘在胸前,用來擦拭手和臉。午餐的飯盒要用大布巾包起來、儘量讓小朋友用筷子,而不是叉子調羹、回家的功課希望家長跟小孩一起做,而不是丟給小孩就算了、每個禮拜上課前家長要繳回簽了名的聯絡簿,再由老師放學前寫下學生這個禮拜的表現,讓小朋友放入書包帶回家。
剛開始的幾年,因為這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跟老公起了不少的衝突,後來他說了一句令人玩味的話:「進入這所日文學校不只是學語言,這裡注重的是培養日本文化和民族性,這是我們做事的方法,你要是不能接受的話,有其他的日、英合併的學校可以考慮。」
從此他處理日文學校的事務,我只要聽話辦事就好了。
去年他加入日文學校家長會當了副會長。在新學期開始的前半年,就開始交接的準備工作。等到新學期開始,每個星期六早上從九點開始開會,到下午兩點,回到家後繼續文書和聯絡的工作。常常我看他開了兩個電腦視窗,一個上班用的,一個日文學校家長會用的。
「你在上兩個班喔?」我問。他只有苦笑。
女兒們對日文學校向來諸多抱怨:討厭繁重的課業、古板的老師、只用日文的授課方式…。很久以前我就不管女兒們的中文功課,只是偶爾回答她們的作業上的問題,所以也不知道她們的中文讀寫到底如何。但是我發現,女兒們會主動借日文書來讀,而且還讀的有滋有味;但是她們從來不會去拿圖書館的中文書。每次暑假回台灣,帶她們去圖書館借書,她們只跑英文部門和日文部門。
看到這種情形,我開始懷疑,自己向來引以為傲的「放牛吃草」,那裏出了問題?我希望她們喜歡中文,所以刻意的不去強迫她們對中文的學習,但是光在閱讀這一項,我所謂的自由發展,就遠遠比不上日本學校的傳統式教育。
今年中文學校第一次破天荒的借到大禮堂,正式的辦了一場結業典禮。由於校長要頒發獎盃,於是主持的部分就落到我的身上。典禮的前幾天,老公看我用英文寫下頒獎順序,問了句:「你到時候是用英文主持,還是中文主持?」
我回答:「當然是英文啊!」
學校現在超過一半的學生是家裡只說英文的家庭,所以我被告知一定要用英文。
他隨即問:「你們不是中文學校嗎?為什麼要用英文主持?」
是的,在完美的狀況下,我們應該要有中文學校的堅持,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而這所謂的堅持,要經過多少家長的不諒解、謾罵、反抗,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這種領悟,要到很久以後,才會了解。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