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每年回台灣,我都會去各家書店大肆採購各種不同類型的書。通常我先在國立圖書館借幾本同一位作者的書,看出興趣以後,才到書店花錢收藏這些作者的其他著作。
我的另一位朋友跟我也有同樣的嗜好,但是她比我大器的多,不像我歐巴桑的個性也顯露在買書這麼有氣質的事情上:買東西都要先試用,圖書館的書就像試用品,用過了,喜歡才買。有次一位共同的朋友介紹我們買一本關於教育方面的書。老實說,我認為書就像一個人的性格,每個人的性格、喜好都不一樣,是一個屬於「私人品味」的東西。當我告訴那位同樣愛書的朋友,有人介紹我們那本書時,她二話不說地就掏出錢,把書訂下來。
「妳連那本書都沒翻過,怎麼知道會喜歡?」我驚訝的問她。
「妳神經啊?不就是本書嗎?」她想也不想地回答。
看到她如此瀟灑的態度,於是我也趕緊掏出錢,打電話給那位賣書的朋友,馬上跟她訂了兩本。後來那本書我沒看完就送人,因為實在不投緣,還不如讓那本書有個適合它的主人。
但不是所有的書都有時間讓我慢慢做決定。家附近有一間金石堂書店,常常聚集很多學生、家庭主婦、無業遊民在那看書、或是吹冷氣。書店沒辦法趕人,於是不設任何座位在店裡。站著看書畢竟體力有限,尤其看的是哲學方面的書,需要大量的腦力,細細品味作者的論點。
我在那家書店買進了很多奧修 (OSHO)、克里希納慕提(J‧Krishnamurti)的書,原因就是那些書沒辦法站著久看,需要大量的體力支撐我的理解力,於是乾脆帶回家慢慢看。
有趣的是,去年看那些書的時候,不到五頁我就昏昏入睡,還睡的特別沈,根本變成我的安眠藥。今年夏天又要回台灣,於是最近把去年沒看完書拿出來檢閱,免得買到重複的書。有次翻了翻奧修的書,發現愈看愈有味道,不再像去年那樣文字在眼睛前面閃過,卻進不到腦裡的枯燥艱澀感。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和女兒們同時進行好幾本書,通常是這本書看累了,歇息一下,拿另一本書看看,休息夠了,再回去看原來那本書。而且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種的書:分別是客廳型、飯廳型、浴室型,和臥房型。為什麼需要分出類型呢?因為客廳光線好、氣氛佳,可以念些用腦力的書;飯廳型的書不能是圖書館、或是跟別人借的書,因為怕不小心沾上食物;浴室型的必須是有趣、輕鬆,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的書;臥室型的則以心靈、勵志方面為主,這樣比較可以做個好夢。
書就像朋友,有的投緣,有的就是不對路。最大的好處是,你完全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接受信息:碰到投緣的,可以不眠不休,像跟知己一樣的交心;碰到不投緣的,看過幾頁之後,就可以闔上書本,從此不再見面。無論是福音還是雜音,你有完全的自主權,決定讓它何時進入,或是離開你的心裏。
我的另一位朋友跟我也有同樣的嗜好,但是她比我大器的多,不像我歐巴桑的個性也顯露在買書這麼有氣質的事情上:買東西都要先試用,圖書館的書就像試用品,用過了,喜歡才買。有次一位共同的朋友介紹我們買一本關於教育方面的書。老實說,我認為書就像一個人的性格,每個人的性格、喜好都不一樣,是一個屬於「私人品味」的東西。當我告訴那位同樣愛書的朋友,有人介紹我們那本書時,她二話不說地就掏出錢,把書訂下來。
「妳連那本書都沒翻過,怎麼知道會喜歡?」我驚訝的問她。
「妳神經啊?不就是本書嗎?」她想也不想地回答。
看到她如此瀟灑的態度,於是我也趕緊掏出錢,打電話給那位賣書的朋友,馬上跟她訂了兩本。後來那本書我沒看完就送人,因為實在不投緣,還不如讓那本書有個適合它的主人。
但不是所有的書都有時間讓我慢慢做決定。家附近有一間金石堂書店,常常聚集很多學生、家庭主婦、無業遊民在那看書、或是吹冷氣。書店沒辦法趕人,於是不設任何座位在店裡。站著看書畢竟體力有限,尤其看的是哲學方面的書,需要大量的腦力,細細品味作者的論點。
我在那家書店買進了很多奧修 (OSHO)、克里希納慕提(J‧Krishnamurti)的書,原因就是那些書沒辦法站著久看,需要大量的體力支撐我的理解力,於是乾脆帶回家慢慢看。
有趣的是,去年看那些書的時候,不到五頁我就昏昏入睡,還睡的特別沈,根本變成我的安眠藥。今年夏天又要回台灣,於是最近把去年沒看完書拿出來檢閱,免得買到重複的書。有次翻了翻奧修的書,發現愈看愈有味道,不再像去年那樣文字在眼睛前面閃過,卻進不到腦裡的枯燥艱澀感。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和女兒們同時進行好幾本書,通常是這本書看累了,歇息一下,拿另一本書看看,休息夠了,再回去看原來那本書。而且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種的書:分別是客廳型、飯廳型、浴室型,和臥房型。為什麼需要分出類型呢?因為客廳光線好、氣氛佳,可以念些用腦力的書;飯廳型的書不能是圖書館、或是跟別人借的書,因為怕不小心沾上食物;浴室型的必須是有趣、輕鬆,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的書;臥室型的則以心靈、勵志方面為主,這樣比較可以做個好夢。
書就像朋友,有的投緣,有的就是不對路。最大的好處是,你完全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接受信息:碰到投緣的,可以不眠不休,像跟知己一樣的交心;碰到不投緣的,看過幾頁之後,就可以闔上書本,從此不再見面。無論是福音還是雜音,你有完全的自主權,決定讓它何時進入,或是離開你的心裏。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