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女兒的聚會

當女兒剛上幼稚園的時候,曾經有同班的父母邀約,問要不要給孩子們來個「playdate」。

顧名思義就是找一天大家把小孩帶出來,讓孩子一起玩玩。
因為那個年紀的孩子都還太小,「playdate」幾乎都有大人跟著。於是這不僅成了孩子們的雛型社交,大人們更是半強迫的和盤托出自己的生平事蹟。幾個小時的相處,總得找找話題消磨消磨吧?不然要一直看著孩子們傻笑嗎?

那樣的「playdate」其實是不錯的,因為出遊的多是住在附近的婆婆媽媽們,千萬不要小看女人們對各種資訊的收集能力。小至到那兒可以打免費預防針,到參加特殊技能課程,當媽媽們想發現對孩子有用的消息,她們的情報網可以強大到滲透社會的各個角落,更別說當心情低落,主婦憂鬱症要犯的時候,婆婆媽媽們經驗分享,是很好的社會心理處方籤。
有時也有夫婦離婚,跟帶小孩的爸爸出遊,但是基於男女有別,談話的內容就不那麼精彩,更不能像對女朋友們一樣,說到興奮處,捏個手臂或拍個屁股。
跟爸爸聊天,就只能是學校或教育方面比較硬的話題,連笑都不能給太多,免得笑出個花癡媽媽的樣子。

等到小孩上小學,父母就不大跟了。大部分是放學以後把小孩送到你家,然後一、兩個小時以後再來接;天氣好的時候,就約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見面,大人們可以在公園一面運動,一面看著小孩玩溜滑梯。

現在小女兒還不到十歲,有天她問我可不可以跟同學「hang out」。
「你是說playdate 嗎?」我的印象還停在她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
她皺了皺眉頭說:「我們現在不叫playdate,是hang out!」她糾正我。
星期五放學接她回家,一上車她就宣布:「今天我和愛麗、蘇門、瑞秋約好了,她們四點半會來我們家。」
我有點不高興她們不先問過大人,就擅自決定聚會。
「如果人家父母有計畫,不能帶她們來呢?」我問小女兒。
「我們都已經確定好了,大家今天晚上都有空。」女兒眼睛睜大的看著我回答。

到了四點半,果真看到女孩們陸續的出現在我們家門口,她們一個個興奮的又叫又跳地跑進來,好像早上在學校被隔離了一天,現在終於重逢了。
「吃完晚飯再來接吧!」我大聲地對在車子裡的父母們揮手說。
一聽可以留下來吃晚飯,幾個女生馬上高聲歡呼,連頭都沒回的就衝到房間裡。
其實愈大,她們的hang out 就愈省事,因為這是個開始覺得大人礙手礙腳的年紀。她們換好了雪衣雪褲,戴上手套就一起出門到附近的公園玩,一直到天黑才聽到她們人沒到,聲音就先進門了。

依照過去的經驗,不管外表有多東方的美國孩子,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是不會有品嚐純東方料理的口味。除非你端出的是半酸半甜的左宗鷄、油亮亮,紅紅綠綠的炒飯炒麵、或是黃金焦脆的炸春捲,不然一大部分的食物最後都是倒進垃圾桶裡。把義大利麵和雞塊擺上桌,我就退到廚房,把飯廳讓給她們。

聽著她們邊吃邊談論學校哪個男生沒衛生、哪個女生很霸道、哪個老師情緒不穩定,忽然想到我在她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喜歡跟同伴放學後嚼舌根。不同的是,那時沒有父母會幫我們準備飯菜,都是我們自己到路邊攤解決後,再回到同學家繼續聊,如果嫌家人在旁邊礙事,我們就跑去公園或是速食店,聊過癮了才各自搭公車回家。

不管哪個年代,這個年紀的話題不外是學校的人,混合著神經質的笑聲,再加點其他人沒注意到的細節,整個聚會就有了豐富的題材。她們臉上完全是全新的表情,那些不會顯露在父母面前的臉部變化,再過幾年就變成在異性面前給點甜頭,或苦頭的少女專用伎倆。席間我走進飯廳問她們要不要加點麵條,女兒看了我一眼,那意思是:「我們聊得正起勁,你打什麼岔呢?」
她們用大人教的,很客氣的口吻說夠了,謝謝。等我一退出飯廳,女孩們馬上恢復跟同輩之間的輕快語氣,和毫不拘束的態度,繼續剛剛被我打斷的話題。

我這才發覺,女兒原來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表情和口氣,而就在這些我平常看不見的臉孔,她已經慢慢退去兒童的奶氣,忽然擺到你面前的是一個將要浮出水面的少女胚胎,你來不及接受也得接受,因為那胚胎已經成形了。

晚上九點父母準時把女孩們接走,我便開始專心清理她們留下的碗盤。洗到一半的時候,小女兒走進廚房,站在我後面說:「媽媽,謝謝你招待我的同學,我們玩得很高興。」
然後一溜煙的跑進房間。
我不記得幼兒時的playdate,她們曾經正式的跟我道謝過,但是那逝去的童稚,比不上她們成熟後,發自內心對我的一句感謝。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