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
有次姪女從學校拿回數學考卷,放在桌上等著嫂嫂簽名,好第二天帶回去交給老師。
那打分數的地方蓋了一個紅印章,我問嫂嫂:「為什麼要蓋個印章在分數上呢?」
「那是為了預防學生偷改成績,所以加蓋個紅印,一旦分數被動了手腳,那印就不全了。」嫂嫂回答。
我實在佩服學校想出這麼一套方法,來對付學生的歪腦筋。看那鮮紅色的鋼印按在淺紅的分數上,立體的印刻,就像某個大學的榮譽徽章,莊嚴而不可侵犯。似乎是在警告學生:「別想在這上面動手腳!」
女兒帶回家的考卷上,除了學生的答案,如果沒有錯誤,就是紅色原子筆在第一頁,老師寫下的分數和評語。就算有錯誤,也是用紅筆圈出來,然後同樣的在第一頁評分,其他什麼印章都沒有。現在到處都可以買到擦原子筆用的橡皮擦,如果學生真要偷改分數,其實是很容易的。我不懂的是,改過分數的考卷,交回來給老師不就露餡了嗎?何必要花心思蓋個鋼印呢?還是老師根本就不會再看第二遍?
無論這鋼印的效果如何,學校會採取這方法,可能是有學生這麼做過,所以這印是在告訴學生別浪費精力了。學生會這麼做,當然是考得不好,怕回去被爸媽修理。這其實就是一種作弊,只是一個是在交卷前,一個是在分數下來以後。
台灣作家吳若權在他一本書「從前,有個笨小孩」裡面提到:「專家說:『學生會作弊,是因為要滿足父母高於過度的期待,所以他們「被迫」作弊。』」
想想,如果父母本身不在乎成績,考多少分都無所謂,或是理性的父母,不會一看到低分就大吼大叫,孩子是沒有那個動力在考卷上做手腳的。
這話有幾分道理,大部分的作弊可能是出自於這個原因,但是有時候不需要父母回覆,在課堂上的競賽,還是有學生會作弊以拿到高分,這又怎麼解釋呢?
以前每教完一課,我會給全班來個小考。後來發現今年學生似乎紙上測驗成績非常不堪。於是我不再用傳統的紙張考題,改為每次最後一堂課,玩一種叫做「hangman」的遊戲。這在美國學校是一種拼音遊戲。
首先,出題的人在心裡想好一個字,然後在紙上畫出那個字,所需字母的空白,比如 book,就畫出ˍ ˍ ˍ ˍ,和一支吊桿。當猜對其中的字母,出題人就在對的地方填上那個字母;如果猜錯了,就在吊桿下開始畫人的輪廓,看是空白的字母先填完,還是吊桿下的小人兒先畫完。如果吊桿下的小人兒畫完了,表示人被吊死了,出題的人獲勝;若全部英文字母都猜出來而小人還沒畫完,那就是猜的人獲勝。
我把英文字換成二字,或三字的中文詞,列出所需英文漢語拼音的空白處,如果學生們猜對其中一個字,我會說:「一個字對了!」
他們從那一個對的字,再去找其他教過的字,很快就猜到我心中的詞是哪個。但是說的出來還不夠,必須要拚對了,才能拿到獎勵的點數。如果運氣好,一開始就猜中,也拚對了,就可以拿到50 點的最高獎勵;如果我開始給提示了,那就逐次減少點數,一直到五點。
為了要拿到最高點數,所有的學生都卯足勁,想破了頭喊出他們知道的中文字,因為只要我說那個字對了,接下來就容易多了。我們都很喜歡這個遊戲,因為我不用聲嘶力竭的要他們專心聽我上課;他們為了獎勵,拿出全副腦力認真的想,從嘴裡發出的怪腔怪調中文是什麼意思。
有次我們照例玩著這個遊戲,當我轉過頭去擦白板的時候,忽然有人喊出一個全對的詞。我很驚訝他在第一輪就猜中的時候,坐他後面的幾個學生大喊:「他偷看課本!」
那學生趕緊把在抽屜裡的手抽出來,急著辯解;「我沒有!」
由於四、五個同學都同時作證,於是我重新出題。
這遊戲只有我與學生參與,不需要家長的簽名,不回答也沒人強迫你,更沒有任何處罰,完全是靠主動而贏得獎勵,為什麼還是有學生會作弊呢?唯一的解釋是學生本身的人格。每個人都想贏得最高點數,但是為了達到目的,有的人一個字一個字的猜,有的人選擇捷徑。這學生要是坐的是最後排的位子,可能50點已經輕輕鬆鬆到手了。
不僅是未成年的孩子,在大人的世界裡也有很多靠著取巧的手段而達到目的的成人。原因有可能是「大家都這麼做」、或是「被上級(父母)逼的」。
無論一剛開始的動機是什麼,過程和結果哪一個重要,形成做與不做,那一瞬間的決定。
那打分數的地方蓋了一個紅印章,我問嫂嫂:「為什麼要蓋個印章在分數上呢?」
「那是為了預防學生偷改成績,所以加蓋個紅印,一旦分數被動了手腳,那印就不全了。」嫂嫂回答。
我實在佩服學校想出這麼一套方法,來對付學生的歪腦筋。看那鮮紅色的鋼印按在淺紅的分數上,立體的印刻,就像某個大學的榮譽徽章,莊嚴而不可侵犯。似乎是在警告學生:「別想在這上面動手腳!」
女兒帶回家的考卷上,除了學生的答案,如果沒有錯誤,就是紅色原子筆在第一頁,老師寫下的分數和評語。就算有錯誤,也是用紅筆圈出來,然後同樣的在第一頁評分,其他什麼印章都沒有。現在到處都可以買到擦原子筆用的橡皮擦,如果學生真要偷改分數,其實是很容易的。我不懂的是,改過分數的考卷,交回來給老師不就露餡了嗎?何必要花心思蓋個鋼印呢?還是老師根本就不會再看第二遍?
無論這鋼印的效果如何,學校會採取這方法,可能是有學生這麼做過,所以這印是在告訴學生別浪費精力了。學生會這麼做,當然是考得不好,怕回去被爸媽修理。這其實就是一種作弊,只是一個是在交卷前,一個是在分數下來以後。
台灣作家吳若權在他一本書「從前,有個笨小孩」裡面提到:「專家說:『學生會作弊,是因為要滿足父母高於過度的期待,所以他們「被迫」作弊。』」
想想,如果父母本身不在乎成績,考多少分都無所謂,或是理性的父母,不會一看到低分就大吼大叫,孩子是沒有那個動力在考卷上做手腳的。
這話有幾分道理,大部分的作弊可能是出自於這個原因,但是有時候不需要父母回覆,在課堂上的競賽,還是有學生會作弊以拿到高分,這又怎麼解釋呢?
以前每教完一課,我會給全班來個小考。後來發現今年學生似乎紙上測驗成績非常不堪。於是我不再用傳統的紙張考題,改為每次最後一堂課,玩一種叫做「hangman」的遊戲。這在美國學校是一種拼音遊戲。
首先,出題的人在心裡想好一個字,然後在紙上畫出那個字,所需字母的空白,比如 book,就畫出ˍ ˍ ˍ ˍ,和一支吊桿。當猜對其中的字母,出題人就在對的地方填上那個字母;如果猜錯了,就在吊桿下開始畫人的輪廓,看是空白的字母先填完,還是吊桿下的小人兒先畫完。如果吊桿下的小人兒畫完了,表示人被吊死了,出題的人獲勝;若全部英文字母都猜出來而小人還沒畫完,那就是猜的人獲勝。
我把英文字換成二字,或三字的中文詞,列出所需英文漢語拼音的空白處,如果學生們猜對其中一個字,我會說:「一個字對了!」
他們從那一個對的字,再去找其他教過的字,很快就猜到我心中的詞是哪個。但是說的出來還不夠,必須要拚對了,才能拿到獎勵的點數。如果運氣好,一開始就猜中,也拚對了,就可以拿到50 點的最高獎勵;如果我開始給提示了,那就逐次減少點數,一直到五點。
為了要拿到最高點數,所有的學生都卯足勁,想破了頭喊出他們知道的中文字,因為只要我說那個字對了,接下來就容易多了。我們都很喜歡這個遊戲,因為我不用聲嘶力竭的要他們專心聽我上課;他們為了獎勵,拿出全副腦力認真的想,從嘴裡發出的怪腔怪調中文是什麼意思。
有次我們照例玩著這個遊戲,當我轉過頭去擦白板的時候,忽然有人喊出一個全對的詞。我很驚訝他在第一輪就猜中的時候,坐他後面的幾個學生大喊:「他偷看課本!」
那學生趕緊把在抽屜裡的手抽出來,急著辯解;「我沒有!」
由於四、五個同學都同時作證,於是我重新出題。
這遊戲只有我與學生參與,不需要家長的簽名,不回答也沒人強迫你,更沒有任何處罰,完全是靠主動而贏得獎勵,為什麼還是有學生會作弊呢?唯一的解釋是學生本身的人格。每個人都想贏得最高點數,但是為了達到目的,有的人一個字一個字的猜,有的人選擇捷徑。這學生要是坐的是最後排的位子,可能50點已經輕輕鬆鬆到手了。
不僅是未成年的孩子,在大人的世界裡也有很多靠著取巧的手段而達到目的的成人。原因有可能是「大家都這麼做」、或是「被上級(父母)逼的」。
無論一剛開始的動機是什麼,過程和結果哪一個重要,形成做與不做,那一瞬間的決定。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