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的培養
小時候住得近的媽媽們,到了一個年紀,像是說好了似的,為我們這些小女生同時找了個鋼琴老師,好一道上課。
「讓妳們培養點氣質。」媽媽們聚在一起嚼舌根的時候,看著我們這些兩條鼻涕還掛在嘴唇上的黃毛孩子說。好像彈了鋼琴,就能把我們從操場裡的水泥管拉出來,搖身變為大家閨秀。
後來一起學琴的女孩們,陸陸續續的把興趣轉移到別的方面。粗線條的還是整天扯著嗓門大吼;其中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孩,她從出生就是個討人喜愛的女娃,學不學琴,大人們對她的讚美沒有太大的改變。就我的觀察,好像沒有一個女孩是因為學了音樂以後,變得金枝玉葉些。反而是我和姐姐為了躱往鋼琴老師家的路上,那兩隻訓練有術,見人就啄的大白鵝,跑得不夠快而摔得滿頭包。
女兒大了以後,回台灣的暑假,我帶她們到家附近的音樂教室上課。大部分的時候我把她們帶進教室,就到書店逛逛,兩個小時以後再回來接她們。有次下雨不想走遠,我就坐在教室外面等她們,正當我翻著雜誌,看得入神的時候,聽到其中一間練琴室,傳出母親尖銳的叫罵聲。
「你怎麼搞得?這個曲子彈了多少遍了還不熟?」接著那女人粗魯的把門打開,踩著夾腳拖鞋,怒氣冲冲的走出房間。
她蹬著兩隻羅圈腿,手上拿著本樂譜,朝我這走來。
「ㄟ,這個符號是什麼意思?」她手指著一個羅馬字形狀的圖案問我。
我雖然會彈鋼琴,但是從來就對樂理沒辦法,於是搖搖頭地說:「我也不知道。」
「真是的!現在當媽媽真辛苦,什麼都要懂!」她轉身走到辦公室裡去找班主任。
然後聽到她在班主任辦公室裏,抱怨為什麼老師連這個都沒講清楚,還要她幫女兒找答案。練完了琴之後,看到那母親一路罵罵咧咧的走出教室,女兒的嘴也沒閒著,兩個人的對話比其他練琴房加起來的音樂還大聲。一直走到大門口,那自動關起來的兩扇玻璃門才把她們的嗓門送出去。
昨天晚上送女兒們去拉樂團小提琴,因為外面下著雨,又是下班時間,於是我決定留下來等她們練完。她們的教室在二樓,走下樓梯有一間像是會客室的房間,開放給待在那裏的家長。我進去之前已經有位媽媽坐在其中的一個沙發上,玩著她的手機,於是我選了個她對面的沙發坐下來,也拿出手機上網。不久有個中年男人,拿著麥當勞的套餐進來,看起來他把孩子送進去了之後,到這裏享用他的晚餐。
後來又陸續走進來了兩、三位爸爸媽媽,各自打開他們的電腦手機,聚精會神地念著。聽樓上傳來的提琴聲,看著我下載的文章,正想著這是個多好的夜晚啊!忽然聽到那中年男人嚼著漢堡,發出咂砸的聲音,和他不時叭唧叭唧的上下抽動那飲料的吸管。好不容易等他吃完,安靜了十分鐘左右,他忽然站了起來,邊走邊放著響屁,一路響到走廊盡頭的廁所。後來學生練完出來,看到他兒子把琴往他老爸身上一丟,自顧自的走去。
現在孩子學音樂,比起以前方便太多了,選擇也多,幾乎人人都會一、兩種樂器。就算請不起老師,公立學校到了三、四年級,也會讓學生接觸樂器,以啟發學生的興趣或潛力。一些逼著孩子學音樂的家庭,大半的原因是放在成績單上,對孩子將來選學校可能有點幫助。經過了幾十年的觀察,無論家長們讓孩子學音樂的動機是什麼,別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很確定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是一段很長的過程,必須要從他們懂事以來,就帶領他們接觸各種藝術,這中間免不了要做些必要的投資。但是再怎麼勞民傷財、擠破了頭進去的名校,父母行為的影響,可能比那花出去的大把銀子,還要來的立竿見影。
「讓妳們培養點氣質。」媽媽們聚在一起嚼舌根的時候,看著我們這些兩條鼻涕還掛在嘴唇上的黃毛孩子說。好像彈了鋼琴,就能把我們從操場裡的水泥管拉出來,搖身變為大家閨秀。
後來一起學琴的女孩們,陸陸續續的把興趣轉移到別的方面。粗線條的還是整天扯著嗓門大吼;其中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孩,她從出生就是個討人喜愛的女娃,學不學琴,大人們對她的讚美沒有太大的改變。就我的觀察,好像沒有一個女孩是因為學了音樂以後,變得金枝玉葉些。反而是我和姐姐為了躱往鋼琴老師家的路上,那兩隻訓練有術,見人就啄的大白鵝,跑得不夠快而摔得滿頭包。
女兒大了以後,回台灣的暑假,我帶她們到家附近的音樂教室上課。大部分的時候我把她們帶進教室,就到書店逛逛,兩個小時以後再回來接她們。有次下雨不想走遠,我就坐在教室外面等她們,正當我翻著雜誌,看得入神的時候,聽到其中一間練琴室,傳出母親尖銳的叫罵聲。
「你怎麼搞得?這個曲子彈了多少遍了還不熟?」接著那女人粗魯的把門打開,踩著夾腳拖鞋,怒氣冲冲的走出房間。
她蹬著兩隻羅圈腿,手上拿著本樂譜,朝我這走來。
「ㄟ,這個符號是什麼意思?」她手指著一個羅馬字形狀的圖案問我。
我雖然會彈鋼琴,但是從來就對樂理沒辦法,於是搖搖頭地說:「我也不知道。」
「真是的!現在當媽媽真辛苦,什麼都要懂!」她轉身走到辦公室裡去找班主任。
然後聽到她在班主任辦公室裏,抱怨為什麼老師連這個都沒講清楚,還要她幫女兒找答案。練完了琴之後,看到那母親一路罵罵咧咧的走出教室,女兒的嘴也沒閒著,兩個人的對話比其他練琴房加起來的音樂還大聲。一直走到大門口,那自動關起來的兩扇玻璃門才把她們的嗓門送出去。
昨天晚上送女兒們去拉樂團小提琴,因為外面下著雨,又是下班時間,於是我決定留下來等她們練完。她們的教室在二樓,走下樓梯有一間像是會客室的房間,開放給待在那裏的家長。我進去之前已經有位媽媽坐在其中的一個沙發上,玩著她的手機,於是我選了個她對面的沙發坐下來,也拿出手機上網。不久有個中年男人,拿著麥當勞的套餐進來,看起來他把孩子送進去了之後,到這裏享用他的晚餐。
後來又陸續走進來了兩、三位爸爸媽媽,各自打開他們的電腦手機,聚精會神地念著。聽樓上傳來的提琴聲,看著我下載的文章,正想著這是個多好的夜晚啊!忽然聽到那中年男人嚼著漢堡,發出咂砸的聲音,和他不時叭唧叭唧的上下抽動那飲料的吸管。好不容易等他吃完,安靜了十分鐘左右,他忽然站了起來,邊走邊放著響屁,一路響到走廊盡頭的廁所。後來學生練完出來,看到他兒子把琴往他老爸身上一丟,自顧自的走去。
現在孩子學音樂,比起以前方便太多了,選擇也多,幾乎人人都會一、兩種樂器。就算請不起老師,公立學校到了三、四年級,也會讓學生接觸樂器,以啟發學生的興趣或潛力。一些逼著孩子學音樂的家庭,大半的原因是放在成績單上,對孩子將來選學校可能有點幫助。經過了幾十年的觀察,無論家長們讓孩子學音樂的動機是什麼,別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很確定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是一段很長的過程,必須要從他們懂事以來,就帶領他們接觸各種藝術,這中間免不了要做些必要的投資。但是再怎麼勞民傷財、擠破了頭進去的名校,父母行為的影響,可能比那花出去的大把銀子,還要來的立竿見影。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