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考驗(誠實)
女兒還小的時候,每年復活節我們都會去公園撿彩蛋。這個活動是開放給住在這個城市,家裡有小孩的親子遊戲。活動開始之前,工作人員會把彩蛋撒在草地上,然後依照年齡,幼兒先開始撿,接著小一點的孩子,最後是大孩子。
這個活動的規則是,每個小孩只能撿五個彩蛋,裡面有糖果, 或是小玩具。有些彩蛋裡會有小紙條,那是特別獎,孩子們在遊戲結束後可以到櫃台換取紙條上的獎品。當然大家都希望拿到有紙條的彩蛋,但是你只能拿五個彩蛋,而且不能先打開,所以能否拿到獎品只有憑個人的運氣了。在幼兒組,有許多父母跟著他們的孩子一起進場,哨聲一響,看到一群打扮成兔子的幼兒們,拿著籃子, 或是塑膠袋,蹣跚的往彩蛋集中的地方前進。這時有趣的情形發生了,原本應該是那些小兔子們自己撿,忽然變成大人們有的一手揣五, 六個彩蛋,有的拼命往他們孩子的籃子裡扔。有的父母或祖父母,乾脆就地打開他們撿到的彩蛋,然後把沒有小紙條的蛋扔掉,再去撿更多的蛋。我看著女兒慢吞吞的移動,眼看所有的蛋都被撿光了,忍不住跑過去,往她的籃子裡丟了兩,三個蛋。活動結束後,有些孩子一連換了五個特別獎。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聽到有父母不平的說:「明年我知道怎麼做了!」
這讓我想起一篇「我們為什麼說謊?」的報導( by Mr.Dan Ariely —Why We Lie ,Wall Street Journal ,5/12/2012)作者超過十年的研究資料顯示,不管是汽車保險資料還是報稅單,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曽經說謊,而讓我們說謊的動機不外乎是銭和名聲。 不誠實這行為,還具有傳染力,在他的訪問中提到,當我們將說謊的行為合理化後,愈不直接涉及金錢的結果,更增加我們說謊的機率。那撿彩蛋行為完全符合這理論。剛開始很多父母只是站在旁邊看孩子們撿,後來發現幫孩子撿能更快的拿到更多彩蛋,而且別的父母也這麼做,於是我們全部都蹲下去了。我們經常會撒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小謊,而且這種小謊,對社會的破壞力比偶爾撒大謊還嚴重,因為它的普遍性。不過在他的一個實驗中,顯示不同的結果。一個普通的女人搭計程車時,大部分的司機會故意繞遠路,但是當一個眼盲的女子搭計程車時,他們不但不繞路,反而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把計程碼表按停。這表示我們雖然常常對普通人不誠實,但是在面對弱勢的人,我們的良知還是起了點作用。
這個活動的規則是,每個小孩只能撿五個彩蛋,裡面有糖果, 或是小玩具。有些彩蛋裡會有小紙條,那是特別獎,孩子們在遊戲結束後可以到櫃台換取紙條上的獎品。當然大家都希望拿到有紙條的彩蛋,但是你只能拿五個彩蛋,而且不能先打開,所以能否拿到獎品只有憑個人的運氣了。在幼兒組,有許多父母跟著他們的孩子一起進場,哨聲一響,看到一群打扮成兔子的幼兒們,拿著籃子, 或是塑膠袋,蹣跚的往彩蛋集中的地方前進。這時有趣的情形發生了,原本應該是那些小兔子們自己撿,忽然變成大人們有的一手揣五, 六個彩蛋,有的拼命往他們孩子的籃子裡扔。有的父母或祖父母,乾脆就地打開他們撿到的彩蛋,然後把沒有小紙條的蛋扔掉,再去撿更多的蛋。我看著女兒慢吞吞的移動,眼看所有的蛋都被撿光了,忍不住跑過去,往她的籃子裡丟了兩,三個蛋。活動結束後,有些孩子一連換了五個特別獎。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聽到有父母不平的說:「明年我知道怎麼做了!」
這篇報導同時指出,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完全誠實,百分之一的人常常做超出法律界線的謊,我們都是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八。讀完這報導,想想日常生活我的一舉一動,發現離那百分之一還很遠很遠。就算達不到那頂端的百分之一,從明天開始,我會試著不拿餐廳的糖包回家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