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老人偏見

我發現無論中外,對老人都存有嚴重的偏見。

幾年前,我就聽爸爸說過,人老了更要重視清潔,不然會有老人味。那時我還以為那是他自己發明的詞。「甚麼老人味?根本沒這種東西!」我嗤之以鼻的說。「有的,後面操場那些老人身上都有老人味。」他斬釘截鐵地說。「妳靠近一點就聞得到!」我還沒有鐵齒到跑去操場,就為了聞他們身上的味道。而爸爸那恐懼年老的情結,讓他一天洗兩次澡,所以我從來沒有在他身上聞到任何味道。有時候經過一些老人身邊,如果有異味,那應該是因為他們行動不方便,所以沒辦法洗澡或常換衣服的關係。那麼不管哪個年紀的人都會有臭味。最近看到一項研究證明,是有老人味這回事,不過那味道不是臭的,反而比較好聞首先研究人員找來三個不同年齡層的人, 分別是青年 (20-30 ),中年(45-55),和老年 (75-95)男女各三組。參加者必須將棉墊放在腋下五天,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將三組年齡的棉墊混合在一起,但是男女還是分開,再由42 位年輕人鑑定。數據顯示,他們可以分辨出男人老人組的味道,跟其它兩組的不同,但是青年和中年組的味道反而比較不好聞。女人組則沒有太大的分別。可見老人味這事,偏見的成分居多。


另一個對老人的偏見是脾氣古怪,就是美國人常說的 grumpy old men。我住的這個城市有兩個圖書館。在本館說話要小聲,也不准帶食物進去。副館就完全不同了,那個館長非常喜愛孩子, 她花了很多心血設計各種勞作及烹飪課,就為了吸引學生到圖書館。因為這樣,副館變成了下課後,中小學生的集會地點。只要不是吵架,就算大聲嚷嚷,館長也不在乎,更別提她不定期的給小朋友糖果和飲料。有一次在副館等女兒下課,就算在平時,那圖書館已經像公園一樣吵了,而那天又是烹飪課,一群孩子很興奮地做著蛋糕,準備給他們的同學及媽媽們看。忽然一位坐在角落的老先生,用力的捶著桌子大喊:「你們鬧夠了沒?這裡是圖書館,控制一下你們的聲音!」所有的孩子頓時安靜下來。聽到其中一位媽媽跟她的孩子說:「別在意他,人老了脾氣就變得古怪。」這整件事,其實是孩子們的不對,就算館長不要求我們在圖書館裡安靜,在公共場合,用適當的音量交談以免打擾到別人,不是基本的禮節嗎? 也許那位老先生的反應有點過頭,不過我看不出這跟他的年齡有甚麼關聯。也許將別人的行為標籤化,比檢討自己來得容易。

將來老了,也許我會集結一群跟我年紀相近的老人,然後當年輕人靠近我們的時候,捏著鼻子說他們有「少年臭」。或是當他們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的時候,罵他們「少年重聽嗎?」。看來不用等那麼久,我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grumpy old lady」。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