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
幾個禮拜以前,台灣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割喉案。兇手在遊樂場誘拐一個十歲的男童後,帶到廁所將他割喉致死。令人震驚的是,當兇手被逮捕的時候,不但完全沒有悔意,還跟警方說他只是想吃牢飯,如果一次不成功,他回頭還是會找下一個目標。
「反正在台灣,殺死一、兩個人不會被判死刑。」他加了這麼一句。
很明顯的,會做出這種事的人,除了有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他要不是真的想尋死,用激將法刺激大眾,不然就是智商不高,說話沒考慮到後果。因為他說了這句話之後,檢察官讓他求仁得仁,向法官求處死刑。新聞一播出,除了社會大眾一面倒的支持著這大快人心的消息,廢死聯盟也免不了發出反對的聲浪。
男童的父母知道了這個消息後說:「我真的不恨那個人,只是要他受到應有的制裁。」
姑且不論男童的父母所謂「應有的制裁」是什麼,能說得出這樣的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最公平的做法,也不用勞師動眾的審判,給他一把剪子,叫他往自己脖子上一抹就是了。而廢死聯盟的論點是:死刑是不尊重生命,野蠻的行為、應該給犯錯的人一個機會…。
不管檢察官還是廢死聯盟的訴求,是否達到公正的衡量,要對兇手處以極刑與否,只有男童的父母有資格決定。姑且不論有仇報仇,還是以德報怨那一種情操比較受人推崇,傷害人的那一方,是不能要求對方原諒的。有些人作錯了事,以為跟對方道歉就應該被原諒,我覺得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道理要求被傷害的人就該一筆勾銷。要知道,原諒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情操,被傷害的人選擇不計較,那是他的決定,傷害人的那方,是沒有權利,也不應該主動要求被原諒的。
也有的人常常把原諒了誰掛在嘴邊,三不五時就要拿出來提醒大家:某某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可是我都已經不計較了喔!
嘴巴上雖不明說,實際上是要大家來評評理,說到傷心處,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好像昨天事情才發生過。
在我看來,那根本叫記恨,而且你多提一次,那恨就往上加一筆。如果真的原諒了對方,早忘記發生什麼事,或是覺得不值一提了。就算還記得,也只在心裡起漣漪,不會說的詔告天下,或顧影自憐。原諒不是嘴巴上說說就算,你要打從心裡無怨無尤,就算再提起,心裡也是雲淡風輕,毫無勉強。
其實就算做不到原諒也情有可原,因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有那麼大的本事。被傷害的人本來就有權利生氣、傷心,甚至報仇。雖然當我們犯錯的時候,都希望對方有慈悲和寬闊的胸襟,能夠不計前嫌,但那幾乎人格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強求的。只怕我們以原諒之名,行報復之實,不但欺騙了自己,那滿身的怨氣,到最後你連自己都沒辦法原諒。
「反正在台灣,殺死一、兩個人不會被判死刑。」他加了這麼一句。
很明顯的,會做出這種事的人,除了有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他要不是真的想尋死,用激將法刺激大眾,不然就是智商不高,說話沒考慮到後果。因為他說了這句話之後,檢察官讓他求仁得仁,向法官求處死刑。新聞一播出,除了社會大眾一面倒的支持著這大快人心的消息,廢死聯盟也免不了發出反對的聲浪。
男童的父母知道了這個消息後說:「我真的不恨那個人,只是要他受到應有的制裁。」
姑且不論男童的父母所謂「應有的制裁」是什麼,能說得出這樣的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最公平的做法,也不用勞師動眾的審判,給他一把剪子,叫他往自己脖子上一抹就是了。而廢死聯盟的論點是:死刑是不尊重生命,野蠻的行為、應該給犯錯的人一個機會…。
不管檢察官還是廢死聯盟的訴求,是否達到公正的衡量,要對兇手處以極刑與否,只有男童的父母有資格決定。姑且不論有仇報仇,還是以德報怨那一種情操比較受人推崇,傷害人的那一方,是不能要求對方原諒的。有些人作錯了事,以為跟對方道歉就應該被原諒,我覺得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道理要求被傷害的人就該一筆勾銷。要知道,原諒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情操,被傷害的人選擇不計較,那是他的決定,傷害人的那方,是沒有權利,也不應該主動要求被原諒的。
也有的人常常把原諒了誰掛在嘴邊,三不五時就要拿出來提醒大家:某某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可是我都已經不計較了喔!
嘴巴上雖不明說,實際上是要大家來評評理,說到傷心處,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好像昨天事情才發生過。
在我看來,那根本叫記恨,而且你多提一次,那恨就往上加一筆。如果真的原諒了對方,早忘記發生什麼事,或是覺得不值一提了。就算還記得,也只在心裡起漣漪,不會說的詔告天下,或顧影自憐。原諒不是嘴巴上說說就算,你要打從心裡無怨無尤,就算再提起,心裡也是雲淡風輕,毫無勉強。
其實就算做不到原諒也情有可原,因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有那麼大的本事。被傷害的人本來就有權利生氣、傷心,甚至報仇。雖然當我們犯錯的時候,都希望對方有慈悲和寬闊的胸襟,能夠不計前嫌,但那幾乎人格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強求的。只怕我們以原諒之名,行報復之實,不但欺騙了自己,那滿身的怨氣,到最後你連自己都沒辦法原諒。
2 個意見:
讀到最後,感覺你好像在罵我........
不會啊, 您很誠實的,原不原諒,都老實說的。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