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與信仰
這個星期天的中文學校是今年結束前的最後一次上課,接下來就是連續放假兩個禮拜。對學生來說,這是他們與朋友交換禮物的最後一個機會。
班上一些比較熟的父母們,他們會幫孩子的朋友們買一些小禮物,讓他們帶給自己親近的朋友。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迫不及待的拿給朋友,想要給對方一個驚喜。拿到禮物的孩子立刻就撕開包裝紙,一刻也無法等。雖然不該在上課時間交換禮物,但是他們的手腳之快,我一轉身,在這短短幾秒的時間他們就把這些事都做完了。
「好了,把玩具收起來,開始上課了。」我看著手上還在拚裝機器人的男孩說。
他當下把玩具放在抽屜裡,我也開始上課,不到三分鐘,機器人又出現在他桌上。
「把玩具放在你的書包裡,如果你控制不住。」我又跟他說了一遍。
他規規矩矩地把機器人塞入書包,拿起課本。當我轉了一圈,走到講台前面,聽到嘰嘰嘎嘎的聲音,那機器人不知道甚麼時候,神不知鬼不覺的又跑出來,而那男孩更是聚精會神到,沒發現我已經把課停下來,安靜地看著他。
坐他後面的同學踢了他椅子一下,提醒他說:「诶,老師在看你了!」
他抬起頭來,靦腆的笑一笑,然後把玩具放進書包。
「書包的拉鍊拉起來。」這次我加了個條件。
有個學生大概是看不下去,幫我出了個主意。「在我們美國學校裏,老師會把玩具收走,放學再還給我們。」一個大一點的男孩說。
我想了一想說:「我是可以這麼做,可是我不想。」
結果到下課前十分鐘,那機器人居然又出現在那男孩手上。我走到他的旁邊,他慌慌張張的把玩具收到書包裡。
「你不用把它收起來,你可以現在帶著你的玩具先下課。」我臉色一沉的對他說。
「喔!我不會再拿出來了!」他一副要哭出來的表情。
後來一直到放學前,那機器人總算安靜的待在男孩的書包裡。
兩個女兒每星期二會去當地的少年樂團練習小提琴。剛開學的時候,每個家長都必須選定一個禮拜,為這組的孩子帶當天的零食。因為我們這組只有13 個家庭,於是很快的,每個人都輪流過一遍了。
「最近都沒有人帯零食了…」有次下課,兩個女兒這麼說。
後來我每次去超市買菜,就順手拿包餅乾,讓她們帶去分同學吃。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很高興又有東西可以吃了,女兒們也很開心還可以分給老師。但是從兩個禮拜以前,小女兒開始有意見了。
「有些同學一次拿好幾片,結果有的人沒吃到!」她嘟著嘴說。
「跟他們講也不聽,手裡拿了兩片,嘴裡叼著一片,還有一片藏在口袋裡!」她愈講愈氣:「我不想給這些貪心的孩子!」
我把一包餅乾遞給她們,「反正我已經買了,要怎麼做,你們自己決定。」
後來她們討論的結果,還是把餅乾帶去樂團,而那些嘴饞的同學,還是自顧自地拿了好幾片,這次連老師都沒得吃。
有天睡覺前,我翻到一位印度靈性大師奧修寫的書,他的書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安眠藥,因為非常深奧難懂,通常看不到五頁就昏昏欲睡了。但是那天有段話倒是讓我一下清醒過來,他說:「信任來自個人,信仰來自社會,信任要從內在滋長,信仰則常態性的圍繞著你。而人的信仰都是被訓練出來的,那不是一種親身的體驗,他們只是被教導要去相信。人們不敢信任,是因為他們害怕會被騙。信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智慧,你需要整個人的投入才能走進信任的世界。」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那時我不想用強制的方法,沒收那男孩的玩具,因為我相信他會有足夠的控制力,可以忍住不去動那機器人;即使有貪心的同學,把其他同學的餅乾吃完了,我還是讓女兒們每個禮拜帶去。並非我有那麼大的智慧,去信任一個我不認識的孩子,但是我相信女兒們可以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有時候信任會有出錯的時候,只要不犯相同的錯誤,那信任就有它的價值。
我不敢保證,下次是否會讓那男孩自己處理玩具;或是繼續讓女兒們帶全班的零食去樂團,因為结果證明,我必須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而不是想像事情自然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起碼我讓那些孩子試過,而不是一開始就拿走他的玩具,或是只帶女兒的分。而我也希望下次玩具被沒收,或是沒有足夠分量的零食,那些孩子可以知道他們將來該怎麼做,我想這是我對他們能力的信任。
班上一些比較熟的父母們,他們會幫孩子的朋友們買一些小禮物,讓他們帶給自己親近的朋友。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迫不及待的拿給朋友,想要給對方一個驚喜。拿到禮物的孩子立刻就撕開包裝紙,一刻也無法等。雖然不該在上課時間交換禮物,但是他們的手腳之快,我一轉身,在這短短幾秒的時間他們就把這些事都做完了。
「好了,把玩具收起來,開始上課了。」我看著手上還在拚裝機器人的男孩說。
他當下把玩具放在抽屜裡,我也開始上課,不到三分鐘,機器人又出現在他桌上。
「把玩具放在你的書包裡,如果你控制不住。」我又跟他說了一遍。
他規規矩矩地把機器人塞入書包,拿起課本。當我轉了一圈,走到講台前面,聽到嘰嘰嘎嘎的聲音,那機器人不知道甚麼時候,神不知鬼不覺的又跑出來,而那男孩更是聚精會神到,沒發現我已經把課停下來,安靜地看著他。
坐他後面的同學踢了他椅子一下,提醒他說:「诶,老師在看你了!」
他抬起頭來,靦腆的笑一笑,然後把玩具放進書包。
「書包的拉鍊拉起來。」這次我加了個條件。
有個學生大概是看不下去,幫我出了個主意。「在我們美國學校裏,老師會把玩具收走,放學再還給我們。」一個大一點的男孩說。
我想了一想說:「我是可以這麼做,可是我不想。」
結果到下課前十分鐘,那機器人居然又出現在那男孩手上。我走到他的旁邊,他慌慌張張的把玩具收到書包裡。
「你不用把它收起來,你可以現在帶著你的玩具先下課。」我臉色一沉的對他說。
「喔!我不會再拿出來了!」他一副要哭出來的表情。
後來一直到放學前,那機器人總算安靜的待在男孩的書包裡。
兩個女兒每星期二會去當地的少年樂團練習小提琴。剛開學的時候,每個家長都必須選定一個禮拜,為這組的孩子帶當天的零食。因為我們這組只有13 個家庭,於是很快的,每個人都輪流過一遍了。
「最近都沒有人帯零食了…」有次下課,兩個女兒這麼說。
後來我每次去超市買菜,就順手拿包餅乾,讓她們帶去分同學吃。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很高興又有東西可以吃了,女兒們也很開心還可以分給老師。但是從兩個禮拜以前,小女兒開始有意見了。
「有些同學一次拿好幾片,結果有的人沒吃到!」她嘟著嘴說。
「跟他們講也不聽,手裡拿了兩片,嘴裡叼著一片,還有一片藏在口袋裡!」她愈講愈氣:「我不想給這些貪心的孩子!」
我把一包餅乾遞給她們,「反正我已經買了,要怎麼做,你們自己決定。」
後來她們討論的結果,還是把餅乾帶去樂團,而那些嘴饞的同學,還是自顧自地拿了好幾片,這次連老師都沒得吃。
有天睡覺前,我翻到一位印度靈性大師奧修寫的書,他的書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安眠藥,因為非常深奧難懂,通常看不到五頁就昏昏欲睡了。但是那天有段話倒是讓我一下清醒過來,他說:「信任來自個人,信仰來自社會,信任要從內在滋長,信仰則常態性的圍繞著你。而人的信仰都是被訓練出來的,那不是一種親身的體驗,他們只是被教導要去相信。人們不敢信任,是因為他們害怕會被騙。信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智慧,你需要整個人的投入才能走進信任的世界。」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那時我不想用強制的方法,沒收那男孩的玩具,因為我相信他會有足夠的控制力,可以忍住不去動那機器人;即使有貪心的同學,把其他同學的餅乾吃完了,我還是讓女兒們每個禮拜帶去。並非我有那麼大的智慧,去信任一個我不認識的孩子,但是我相信女兒們可以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有時候信任會有出錯的時候,只要不犯相同的錯誤,那信任就有它的價值。
我不敢保證,下次是否會讓那男孩自己處理玩具;或是繼續讓女兒們帶全班的零食去樂團,因為结果證明,我必須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而不是想像事情自然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起碼我讓那些孩子試過,而不是一開始就拿走他的玩具,或是只帶女兒的分。而我也希望下次玩具被沒收,或是沒有足夠分量的零食,那些孩子可以知道他們將來該怎麼做,我想這是我對他們能力的信任。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