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的定義
中文學校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行說故事比賽,在女兒們還小的時候,我會讓她們從二十四孝故事裡面, 選兩個故事交差。
聽起來挺容易, 但是以她們那時的中文程度,不可能看懂那二十四個故事的內容,更別說讓她們選喜歡的。於是我必須每個故事都念一遍,讓她們知道大意。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女兒聽完了以後,她猶豫不決要選哪個故事時,說的一段話。
「孟宗哭竹、王祥卧冰求鯉、舜帝孝感動天…很多可以選的啊!」我提醒她剛剛念過的。
「我不知道…」,她囁嚅的說:「為什麼這些故事裡的孩子,都要這麼悲慘的侍奉他們的父母,這才是孝順嗎?」
後來我翻到這本書的導讀部分,編者有段這麼寫著:「…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扶養成人,他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父母的愛是多麽的無私和偉大!我們做子女的,也應該盡我們最大努力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十四孝有很多種不同的版本,我買的這本,裡面的孩子受盡折磨和委屈,對父母無理的要求更是無怨無悔。這種編寫方法跟作者的意識形態有關,如果我當初看到那導讀,可能就不會買下這本書。每個人對孝順的定義不同,但是很多人相信所謂的「tough love」才是真愛,我爸爸就是典型的一種。
自從他退休在家以後,我們跟他忽然接觸的時間多了,才發現爸爸其實是很脆弱的。怎麼說呢?例如他會在大家高高興興吃飯的時候,莫名其妙的生氣,或是無來由的憂傷,而且愈來愈頻繁。他可能有點憂鬱症,但是他本人覺得沒問題,只是沒精神,食慾不好。後來他不停地談起以前悲慘、或受到不平待遇的往事,幾乎是無法控制地一直說,到後來媽媽先去掛了精神科,診斷出她有輕微憂鬱症。媽媽的症狀是食慾下降、失眠,我們一直覺得這跟爸爸有直接的關係。當一個人不停的在你耳邊時而哀聲嘆氣,時而暴跳如雷,除非你有過人的靜心功夫,很少人會不受到影響的。
對爸爸這樣魔音傳腦的抱怨,我們大部分的時候就是聽,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失去耐心,說些重話,接著就是無限的後悔。他是個聰明人,當他發現我們聲音大了起來,便開始訴說悲慘的往事。
有次我們在電話裡聊天,他又開始罵罵咧咧起來。
「你應該看開點,不要這麼跟自己過不去。」這是我每次回應他憤怒的話。
但是他完全聽不進去的自說自話,甚至把全家都罵進去了,然後又說以後要搬到老人院,最好誰都看不到。其實他要聽的就是我說:「別這樣,我們都很在乎你的,不要搬到養老院。」
但是那天我覺得他脾氣鬧得有點過分,於是冷冷地回他句:「好啊!找到合適的告訴我一聲,我好為我將來做打算。」
爸爸停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恨啊!沒見到我媽媽的最後一面!」他開始打悲情牌了。
「夠了!奶奶已經走了很久了,你該為她高興,她脫離苦海,投胎去了。」我幾乎是用吼的說出這句。
爸爸哽咽地說:「我不相信這種事…」然後媽媽把電話接過去。
就像無數次爭執後的結果,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怎麼不孝到這個地步,連爸爸要聽的一句話都不肯說。我只希望他能改變他的想法,過得快樂一點。
今年女兒們又照例地拿起那本二十四孝故事書的時候,我想到爸爸經常掛在嘴邊說的:「我為了你們犧牲這麼多…」
聽起來就像是作者的導讀,爸爸對愛的表達方式,一直是狂風暴雨般的直接,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對他來說,含蓄的表達代表不在乎,他若是愛你,就會用他草根性的方法,要你接受他為你做的一切。有次媽媽鼻子大量出血,叫了救護車送到醫院。到了醫院血暫時止住了,醫生檢查過沒有什麼大礙,就要媽媽去辦住院手續。晚上爸爸睡在媽媽的病床旁邊,不停地起來檢查媽媽的狀況。後來媽媽鼻子又開始流血,爸爸馬上衝到護士站,幾乎要把整團護士都叫來。後來醫生來了,爸爸情緒激動的描述今天一整天的情形,甚至到哥哥嫂嫂來,他又红著眼眶說了好幾遍。
「爸你回去休息吧!」哥哥嫂嫂看爸爸的情緒非常不穩。
「不可能的事!你媽沒有我不行!」他堅持要待到媽媽出院。
「唉!我寧願他回家去,他把我搞得緊張兮兮的。」媽媽有次說溜了嘴。
我不知道為了父母而受傷害的行為是否是孝順的一種,但是我知道,今天我們吵過架,過幾天,我還是會再拿起電話,聽著他重複一樣的事。也許我受得了,也許又會引起一場爭執。孝順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也許平靜如水的版本對爸爸這樣的個性來說,太過冷淡。無論是苦情還是理性,沒有一定的標準,重要的是,你必須能够執著下去,而不會玉石俱焚。
聽起來挺容易, 但是以她們那時的中文程度,不可能看懂那二十四個故事的內容,更別說讓她們選喜歡的。於是我必須每個故事都念一遍,讓她們知道大意。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女兒聽完了以後,她猶豫不決要選哪個故事時,說的一段話。
「孟宗哭竹、王祥卧冰求鯉、舜帝孝感動天…很多可以選的啊!」我提醒她剛剛念過的。
「我不知道…」,她囁嚅的說:「為什麼這些故事裡的孩子,都要這麼悲慘的侍奉他們的父母,這才是孝順嗎?」
後來我翻到這本書的導讀部分,編者有段這麼寫著:「…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扶養成人,他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父母的愛是多麽的無私和偉大!我們做子女的,也應該盡我們最大努力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十四孝有很多種不同的版本,我買的這本,裡面的孩子受盡折磨和委屈,對父母無理的要求更是無怨無悔。這種編寫方法跟作者的意識形態有關,如果我當初看到那導讀,可能就不會買下這本書。每個人對孝順的定義不同,但是很多人相信所謂的「tough love」才是真愛,我爸爸就是典型的一種。
自從他退休在家以後,我們跟他忽然接觸的時間多了,才發現爸爸其實是很脆弱的。怎麼說呢?例如他會在大家高高興興吃飯的時候,莫名其妙的生氣,或是無來由的憂傷,而且愈來愈頻繁。他可能有點憂鬱症,但是他本人覺得沒問題,只是沒精神,食慾不好。後來他不停地談起以前悲慘、或受到不平待遇的往事,幾乎是無法控制地一直說,到後來媽媽先去掛了精神科,診斷出她有輕微憂鬱症。媽媽的症狀是食慾下降、失眠,我們一直覺得這跟爸爸有直接的關係。當一個人不停的在你耳邊時而哀聲嘆氣,時而暴跳如雷,除非你有過人的靜心功夫,很少人會不受到影響的。
對爸爸這樣魔音傳腦的抱怨,我們大部分的時候就是聽,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失去耐心,說些重話,接著就是無限的後悔。他是個聰明人,當他發現我們聲音大了起來,便開始訴說悲慘的往事。
有次我們在電話裡聊天,他又開始罵罵咧咧起來。
「你應該看開點,不要這麼跟自己過不去。」這是我每次回應他憤怒的話。
但是他完全聽不進去的自說自話,甚至把全家都罵進去了,然後又說以後要搬到老人院,最好誰都看不到。其實他要聽的就是我說:「別這樣,我們都很在乎你的,不要搬到養老院。」
但是那天我覺得他脾氣鬧得有點過分,於是冷冷地回他句:「好啊!找到合適的告訴我一聲,我好為我將來做打算。」
爸爸停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恨啊!沒見到我媽媽的最後一面!」他開始打悲情牌了。
「夠了!奶奶已經走了很久了,你該為她高興,她脫離苦海,投胎去了。」我幾乎是用吼的說出這句。
爸爸哽咽地說:「我不相信這種事…」然後媽媽把電話接過去。
就像無數次爭執後的結果,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怎麼不孝到這個地步,連爸爸要聽的一句話都不肯說。我只希望他能改變他的想法,過得快樂一點。
今年女兒們又照例地拿起那本二十四孝故事書的時候,我想到爸爸經常掛在嘴邊說的:「我為了你們犧牲這麼多…」
聽起來就像是作者的導讀,爸爸對愛的表達方式,一直是狂風暴雨般的直接,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對他來說,含蓄的表達代表不在乎,他若是愛你,就會用他草根性的方法,要你接受他為你做的一切。有次媽媽鼻子大量出血,叫了救護車送到醫院。到了醫院血暫時止住了,醫生檢查過沒有什麼大礙,就要媽媽去辦住院手續。晚上爸爸睡在媽媽的病床旁邊,不停地起來檢查媽媽的狀況。後來媽媽鼻子又開始流血,爸爸馬上衝到護士站,幾乎要把整團護士都叫來。後來醫生來了,爸爸情緒激動的描述今天一整天的情形,甚至到哥哥嫂嫂來,他又红著眼眶說了好幾遍。
「爸你回去休息吧!」哥哥嫂嫂看爸爸的情緒非常不穩。
「不可能的事!你媽沒有我不行!」他堅持要待到媽媽出院。
「唉!我寧願他回家去,他把我搞得緊張兮兮的。」媽媽有次說溜了嘴。
我不知道為了父母而受傷害的行為是否是孝順的一種,但是我知道,今天我們吵過架,過幾天,我還是會再拿起電話,聽著他重複一樣的事。也許我受得了,也許又會引起一場爭執。孝順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也許平靜如水的版本對爸爸這樣的個性來說,太過冷淡。無論是苦情還是理性,沒有一定的標準,重要的是,你必須能够執著下去,而不會玉石俱焚。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