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
今年夏天回台灣度假期間,中文學校的教務寄來一封電郵,問我能不能回去教課。
已經不知道幾年,每個學期末我都發下重誓:「這是我最後一年,明年絕對不回來教書了!」
過了幾個禮拜之後,當學校某個負責人出現,皺著眉頭(雖然她在電話那一邊,我是根據聲音的哀怨程度判斷)說:「我是真的找不到老師。。。。」
想起過去當教務的痛苦,就又敗下陣來。我深深了解那種火燒屁股的絕望感,尤其是當你聽到了無數次的「教書不行,幫忙代課倒是可以」—那種我口渴需要一杯水救命,你說沒水但是饅頭可以嗎?
「你看哪班缺人就把我放上去吧!」我回答。
這位教務在感激之餘,開始訴說她這幾個月的求人經驗。大部分要求都是加薪、不然就是在教具使用方面給予現金補助。這些都不是新鮮事,倒是有一位老師抱怨離家太遠、教學時數太短,薪資又太少,她遠道而來不划算。
我們這位新手教務提議:「那要不要給你更多的教學時數?」
這位老師怔了一怔,回她:「那我不是虧更大了?」
按照我們教務的算法,教的時數越多,老師就賺的越多;按照這位老師的算法,我每個小時已經少付了,我教的越多,少付的就越多。
在薪資方面,資方和勞方常常有不同看法,但是這麼兩極的反應,我倒是頭一回聽見。
開始上班是五個月前的事,那時找工作完全像個職場新手。(這次回台灣跟姪女輩的年輕人聊天才發現,連職場新手都比我有sense)
怎麼說呢?老闆問我薪水要求,我回他你要付多少就付多少吧!他問我會不會電腦,我說幾個常用的文書處理軟體還行。他問公司用的這個專業軟體呢?我看了一看,拿筆抄下後說我可以回家上網研究研究。
第二天他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上班,兩個月後我跟他出差見廠商,三個月後他帶我去見會計師,說今後公司帳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找我。
有幾次客戶送來的支票上只寫了金額和簽名,我轉給老闆,請他自己填收款人名字,他看了一眼說妳寫就好了。我忍不住問他:「難道你不怕我填自己的名字?」
他說如果我會擔心這個,當初就不會用你了。我問他此話怎講,
「你是唯一面試的時候沒有提到薪水的。」他回答。
老實說,如果真要論薪水,他給的是遠遠遠遠遠。。。少於我的理想金額,知道的人都皺起眉頭說:「怎麼這麼少?」
如果按照那位老師的算法,(雖然她絕對不會接下這麼低薪的工作)我的薪水這麼少,而且職務不停地往上加,(當初只是文書處理的打工仔)那我真是虧超級大了。當然我並不鼓勵所有找工作的人像我這麼無厘頭,但是我當初求職的考量是:
1)我有什麼不重要,對工作有沒有用比較重要。
不管你的履歷表有多豐富 、學歷有多高、拿到的證照有幾張,對這個工作能不能有立即的用處才是王道。
2)我是去求事,還是事來求我。
這一點要牽扯到其他因素:如果你的條件很優,很多公司爭先恐後的求你去,那麼你當然可以選個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我遠離職場十六年,報紙打開(好啦!現在沒有人看報紙找工作),我能做的只有保母、賣場人員,還不包括搬運工、司機,因為手不能提,開車沒有方向感。事實上,我也真的去應徵了幾家賣場,連個下文都沒有。在這種情形下,除非我可以豪氣的說出「老娘不找了」,不然還是得乖乖的面對現實–籌碼在資方手上。
3)讓我找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記得有位認識的朋友,也跟我同時看到這家公司的求人啟事,她在應徵前先去瞭解這個公司的周邊環境,看了一眼就嚇跑。後來她說:「看到大樓建築就夠了。我期待的是一個小而溫馨的辦公室,而不是一個倉庫和擠滿貨運卡車的停車場。」
末了還加了句:「我想我還不至於窮到那麼需要找工作。」
這兩句話說了到重點,如果你只是想在優雅的環境下打發時間,那麼你可以集中在咖啡廳、圖書館,或是百貨公司的櫃台,而不是穿著襯衫和布鞋、跑上跑下的在倉庫間點貨、偶而還要打掃清潔。
重點回到學校吧!基於老師荒,我想最後籌碼還是在老師身上。老實說,聽到這些為自己據理力爭的勞方,我還是有些佩服的,畢竟大家都有生活的壓力,如果我能多要求一些,也許真的能靠近我的理想薪水。
如果每小時多出來的幾塊美金,能換來勞方短期的滿意,資方何樂而不為呢?但是為了多付的幾塊美金,而留在自己並不那麼滿意的工作,吃虧的到底是誰?
已經不知道幾年,每個學期末我都發下重誓:「這是我最後一年,明年絕對不回來教書了!」
過了幾個禮拜之後,當學校某個負責人出現,皺著眉頭(雖然她在電話那一邊,我是根據聲音的哀怨程度判斷)說:「我是真的找不到老師。。。。」
想起過去當教務的痛苦,就又敗下陣來。我深深了解那種火燒屁股的絕望感,尤其是當你聽到了無數次的「教書不行,幫忙代課倒是可以」—那種我口渴需要一杯水救命,你說沒水但是饅頭可以嗎?
「你看哪班缺人就把我放上去吧!」我回答。
這位教務在感激之餘,開始訴說她這幾個月的求人經驗。大部分要求都是加薪、不然就是在教具使用方面給予現金補助。這些都不是新鮮事,倒是有一位老師抱怨離家太遠、教學時數太短,薪資又太少,她遠道而來不划算。
我們這位新手教務提議:「那要不要給你更多的教學時數?」
這位老師怔了一怔,回她:「那我不是虧更大了?」
按照我們教務的算法,教的時數越多,老師就賺的越多;按照這位老師的算法,我每個小時已經少付了,我教的越多,少付的就越多。
在薪資方面,資方和勞方常常有不同看法,但是這麼兩極的反應,我倒是頭一回聽見。
開始上班是五個月前的事,那時找工作完全像個職場新手。(這次回台灣跟姪女輩的年輕人聊天才發現,連職場新手都比我有sense)
怎麼說呢?老闆問我薪水要求,我回他你要付多少就付多少吧!他問我會不會電腦,我說幾個常用的文書處理軟體還行。他問公司用的這個專業軟體呢?我看了一看,拿筆抄下後說我可以回家上網研究研究。
第二天他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上班,兩個月後我跟他出差見廠商,三個月後他帶我去見會計師,說今後公司帳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找我。
有幾次客戶送來的支票上只寫了金額和簽名,我轉給老闆,請他自己填收款人名字,他看了一眼說妳寫就好了。我忍不住問他:「難道你不怕我填自己的名字?」
他說如果我會擔心這個,當初就不會用你了。我問他此話怎講,
「你是唯一面試的時候沒有提到薪水的。」他回答。
老實說,如果真要論薪水,他給的是遠遠遠遠遠。。。少於我的理想金額,知道的人都皺起眉頭說:「怎麼這麼少?」
如果按照那位老師的算法,(雖然她絕對不會接下這麼低薪的工作)我的薪水這麼少,而且職務不停地往上加,(當初只是文書處理的打工仔)那我真是虧超級大了。當然我並不鼓勵所有找工作的人像我這麼無厘頭,但是我當初求職的考量是:
1)我有什麼不重要,對工作有沒有用比較重要。
不管你的履歷表有多豐富 、學歷有多高、拿到的證照有幾張,對這個工作能不能有立即的用處才是王道。
2)我是去求事,還是事來求我。
這一點要牽扯到其他因素:如果你的條件很優,很多公司爭先恐後的求你去,那麼你當然可以選個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我遠離職場十六年,報紙打開(好啦!現在沒有人看報紙找工作),我能做的只有保母、賣場人員,還不包括搬運工、司機,因為手不能提,開車沒有方向感。事實上,我也真的去應徵了幾家賣場,連個下文都沒有。在這種情形下,除非我可以豪氣的說出「老娘不找了」,不然還是得乖乖的面對現實–籌碼在資方手上。
3)讓我找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記得有位認識的朋友,也跟我同時看到這家公司的求人啟事,她在應徵前先去瞭解這個公司的周邊環境,看了一眼就嚇跑。後來她說:「看到大樓建築就夠了。我期待的是一個小而溫馨的辦公室,而不是一個倉庫和擠滿貨運卡車的停車場。」
末了還加了句:「我想我還不至於窮到那麼需要找工作。」
這兩句話說了到重點,如果你只是想在優雅的環境下打發時間,那麼你可以集中在咖啡廳、圖書館,或是百貨公司的櫃台,而不是穿著襯衫和布鞋、跑上跑下的在倉庫間點貨、偶而還要打掃清潔。
重點回到學校吧!基於老師荒,我想最後籌碼還是在老師身上。老實說,聽到這些為自己據理力爭的勞方,我還是有些佩服的,畢竟大家都有生活的壓力,如果我能多要求一些,也許真的能靠近我的理想薪水。
如果每小時多出來的幾塊美金,能換來勞方短期的滿意,資方何樂而不為呢?但是為了多付的幾塊美金,而留在自己並不那麼滿意的工作,吃虧的到底是誰?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