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難為
三個多月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網上看到一個離家還滿近的私人小公司在找零時工。兩個兄弟是這家成衣進口批發的老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哥哥常常出差找客源、成衣工廠、原料批發…弟弟一個人在倉庫沒辦法兼顧辦公室文書工作,於是想找一個鐘點工,處理辦公室的雜事。
我抱著試水溫的心態,畢竟懷大女兒之後,除了星期日去中文學校教中文,還算跟外面的世界有點接觸,但是十五年來,跟職場完全脫節,再也沒有踏進辦公室一步。
面試完後兩天,這位老闆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工。那時我還小小的竊喜:看來我的市場價值還不錯嘛!不久後我才知道,這位老闆當時趕著要出差,沒時間面試其他人,不過這是後話了。於是我就這麼陰錯陽差的栽進這個公司,接續那斷了十五年的職場生涯。
剛開始的三天,老闆還偶而坐下來訓練我,老闆弟弟則是非不必要,幾乎不打照面。後來老闆不知道又消失到哪裡去出差。其實這也有好處,沒有人在旁邊盯著,新的東西我可以慢慢消化理解;缺點是沒有人可以問,必須自己找答案,或是從錯誤中學習。好在這個公司規模不大,兩個月後也就摸清大致的流程。
後來發現這個老闆不愧在職場打滾三十多年,閱人無數,知道怎麼物盡其用。當我熟悉了辦公室的流程,慢慢鬆懈下來的時候,有天他問我能不能跟他去中國,當他的翻譯。
據我觀察,他進出中國已經不下數十次,加上他天生異常敏銳,融入陌生的環境不成問題。如果不看他的臉,他在地鐵搶位子、買車票的速度,跟在地人沒有兩樣。他根本不需要翻譯,自己就可以暢行無阻。而且很多中國年輕人英文不錯,溝通不成問題。
“他們的英文再怎麼好,畢竟是他們的人,我需要有人站在我的立場幫我翻譯。”老闆說。
這麼一聽好像也有道理,加上我也想出去見見世面,於是就愣頭愣腦的跟著出差了。
我的行程是九天,主要是跟成衣工廠製造商講價,然後參加廣東貿易商展,找新的製造商。老闆則是多留一個禮拜,開發新的貨源和繼續接觸廠商。九天下來,我有一個感想,就是這些老闆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打關係的時候,花起錢來豪氣萬千;講起價來,幾毛的人民幣都要省。
做我們襯衫的工廠女老闆算是女中豪傑,手下六十幾個員工,兩支手機從早響到晚,每天清晨兩點睡,五點起床。老闆和我下榻從酒店到三餐都是她掏腰包招待我們。
“這是我的地盤,別跟我搶。”她付錢的時候總是這麼說。
但是一討論衣服起的價錢,重頭戲就開始了。
前面不是說過我老闆精明的像隻猴子嗎?他大爺丟出一個價錢,然後就轉身去做別的事。我翻成中文後,這時工廠女老闆就開始揉太陽穴,雙眉緊蹙,半天後才擠出一句:“你問問你老闆,這個價錢還要不要人活啊?”
作為一個稱職的翻譯,我應該要原本一字不漏的說:YOU TRY TO KILL HER WITH THIS PRICE?
但是我畢竟活了四十多年,知道傳話的信差,最重要的是扮演兩方之間的潤滑劑。所以只好運用無盡的想像力,配上我有限的語言能力說:“SHE CAN'T EVEN BREAK EVEN WITH THIS PRICE.”
我老闆抬起眼角瞄了我一眼說:“這個價錢完全合理,比起其他廠商,我已經多給了五毛。”
然後又繼續做他的事,好像我是工廠的女老闆。
這時女老闆還在繼續頭疼中,我只好老實說,這個價錢是經過比較後,再多加給她的。
“那就去找那家開價低的啊?” 女老闆這時也動怒了。
我有時懷疑我老闆根本就懂中文,他看了女老闆一眼後對我說:“你跟她說,我是因為喜歡你們工廠做出來的東西,有質感,所以才願意往上加價,還是把生意給妳。”
他不僅懂中文,還看出我招架不來,幫我找出這麼一句台詞。
女老闆一聽,頓時怒意全消,但還是板著臉說:“我不是在乎那幾毛錢,但是賠錢的工作怎麼做?”
我老闆聽完我的轉述馬上說:“當然不能讓她賠錢,叫她說一個能賺錢的數字吧!“
反正這位女老闆從頭到尾都不肯出一個數字,結果還是接受我老闆當初那個讓她頭痛的價錢。
每次一講價,同樣的戲碼就要上演一次,連台詞都不用換。我有次問我老闆:“她不滿意你的價錢,為什麼不自己說一個數字呢?”
他笑笑地說:“那些都是有利潤的價錢,她只是試試看能不能多賺一點。”
然後很憐憫的看著我說:“妳真相信那些話嗎?實在太天真了!”
每次女老闆氣呼呼的說我們怎樣的苛刻她,表情口氣生動到連我都開始幫她數落我老闆的小氣,轉身過來,他又是一派輕鬆地說:“那她出個數字吧!”
有時候女老闆怎樣也不肯接受那個價錢,開始碎碎念我們的要求太多,讓她不敷成本,我老闆就厲聲看著我說:“這些工都不複雜,為什麼要加在成本裡面?”
面對兩個氣急敗壞的老闆,好像我是那個賺他們一筆的無良商人。
其實我老闆不需要我就可以自己搞定,因為對方也有英文翻譯,而且是專門翻這行的大學畢業生。當我拿出手機百度「袖肥」、「「後領滾」的時候,她立刻說出字正腔圓的「MUSCLE」、「NECK BINDING」。有次在電話中女老闆跟我討論那些部位顏色有問題,她說了半天的中文,我最後請她拿出手機,把她說的部位拍照下來傳給我看。
她嘆了一口氣說:“不是教妳背好這些名詞嗎?這樣我們才能溝通嘛!”
她不知道我並非專職翻譯,事實上是辦公室打雜歐巴桑;還有就是她的廣東口音實在太重,四聲卷舌不分。不過溝通教戰手冊上這麼寫的:不是「妳說的話我聽不懂」,而是「我沒聽懂妳說的話」,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就對了。
當一個稱職的翻譯,除了專業知識和術語必須兼具,最好有人類心理學的基礎,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而不至於自己成了砲灰。
我抱著試水溫的心態,畢竟懷大女兒之後,除了星期日去中文學校教中文,還算跟外面的世界有點接觸,但是十五年來,跟職場完全脫節,再也沒有踏進辦公室一步。
面試完後兩天,這位老闆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工。那時我還小小的竊喜:看來我的市場價值還不錯嘛!不久後我才知道,這位老闆當時趕著要出差,沒時間面試其他人,不過這是後話了。於是我就這麼陰錯陽差的栽進這個公司,接續那斷了十五年的職場生涯。
剛開始的三天,老闆還偶而坐下來訓練我,老闆弟弟則是非不必要,幾乎不打照面。後來老闆不知道又消失到哪裡去出差。其實這也有好處,沒有人在旁邊盯著,新的東西我可以慢慢消化理解;缺點是沒有人可以問,必須自己找答案,或是從錯誤中學習。好在這個公司規模不大,兩個月後也就摸清大致的流程。
後來發現這個老闆不愧在職場打滾三十多年,閱人無數,知道怎麼物盡其用。當我熟悉了辦公室的流程,慢慢鬆懈下來的時候,有天他問我能不能跟他去中國,當他的翻譯。
據我觀察,他進出中國已經不下數十次,加上他天生異常敏銳,融入陌生的環境不成問題。如果不看他的臉,他在地鐵搶位子、買車票的速度,跟在地人沒有兩樣。他根本不需要翻譯,自己就可以暢行無阻。而且很多中國年輕人英文不錯,溝通不成問題。
“他們的英文再怎麼好,畢竟是他們的人,我需要有人站在我的立場幫我翻譯。”老闆說。
這麼一聽好像也有道理,加上我也想出去見見世面,於是就愣頭愣腦的跟著出差了。
我的行程是九天,主要是跟成衣工廠製造商講價,然後參加廣東貿易商展,找新的製造商。老闆則是多留一個禮拜,開發新的貨源和繼續接觸廠商。九天下來,我有一個感想,就是這些老闆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打關係的時候,花起錢來豪氣萬千;講起價來,幾毛的人民幣都要省。
做我們襯衫的工廠女老闆算是女中豪傑,手下六十幾個員工,兩支手機從早響到晚,每天清晨兩點睡,五點起床。老闆和我下榻從酒店到三餐都是她掏腰包招待我們。
“這是我的地盤,別跟我搶。”她付錢的時候總是這麼說。
但是一討論衣服起的價錢,重頭戲就開始了。
前面不是說過我老闆精明的像隻猴子嗎?他大爺丟出一個價錢,然後就轉身去做別的事。我翻成中文後,這時工廠女老闆就開始揉太陽穴,雙眉緊蹙,半天後才擠出一句:“你問問你老闆,這個價錢還要不要人活啊?”
作為一個稱職的翻譯,我應該要原本一字不漏的說:YOU TRY TO KILL HER WITH THIS PRICE?
但是我畢竟活了四十多年,知道傳話的信差,最重要的是扮演兩方之間的潤滑劑。所以只好運用無盡的想像力,配上我有限的語言能力說:“SHE CAN'T EVEN BREAK EVEN WITH THIS PRICE.”
我老闆抬起眼角瞄了我一眼說:“這個價錢完全合理,比起其他廠商,我已經多給了五毛。”
然後又繼續做他的事,好像我是工廠的女老闆。
這時女老闆還在繼續頭疼中,我只好老實說,這個價錢是經過比較後,再多加給她的。
“那就去找那家開價低的啊?” 女老闆這時也動怒了。
我有時懷疑我老闆根本就懂中文,他看了女老闆一眼後對我說:“你跟她說,我是因為喜歡你們工廠做出來的東西,有質感,所以才願意往上加價,還是把生意給妳。”
他不僅懂中文,還看出我招架不來,幫我找出這麼一句台詞。
女老闆一聽,頓時怒意全消,但還是板著臉說:“我不是在乎那幾毛錢,但是賠錢的工作怎麼做?”
我老闆聽完我的轉述馬上說:“當然不能讓她賠錢,叫她說一個能賺錢的數字吧!“
反正這位女老闆從頭到尾都不肯出一個數字,結果還是接受我老闆當初那個讓她頭痛的價錢。
每次一講價,同樣的戲碼就要上演一次,連台詞都不用換。我有次問我老闆:“她不滿意你的價錢,為什麼不自己說一個數字呢?”
他笑笑地說:“那些都是有利潤的價錢,她只是試試看能不能多賺一點。”
然後很憐憫的看著我說:“妳真相信那些話嗎?實在太天真了!”
每次女老闆氣呼呼的說我們怎樣的苛刻她,表情口氣生動到連我都開始幫她數落我老闆的小氣,轉身過來,他又是一派輕鬆地說:“那她出個數字吧!”
有時候女老闆怎樣也不肯接受那個價錢,開始碎碎念我們的要求太多,讓她不敷成本,我老闆就厲聲看著我說:“這些工都不複雜,為什麼要加在成本裡面?”
面對兩個氣急敗壞的老闆,好像我是那個賺他們一筆的無良商人。
其實我老闆不需要我就可以自己搞定,因為對方也有英文翻譯,而且是專門翻這行的大學畢業生。當我拿出手機百度「袖肥」、「「後領滾」的時候,她立刻說出字正腔圓的「MUSCLE」、「NECK BINDING」。有次在電話中女老闆跟我討論那些部位顏色有問題,她說了半天的中文,我最後請她拿出手機,把她說的部位拍照下來傳給我看。
她嘆了一口氣說:“不是教妳背好這些名詞嗎?這樣我們才能溝通嘛!”
她不知道我並非專職翻譯,事實上是辦公室打雜歐巴桑;還有就是她的廣東口音實在太重,四聲卷舌不分。不過溝通教戰手冊上這麼寫的:不是「妳說的話我聽不懂」,而是「我沒聽懂妳說的話」,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就對了。
當一個稱職的翻譯,除了專業知識和術語必須兼具,最好有人類心理學的基礎,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而不至於自己成了砲灰。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