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送禮

從小我就不會送禮,也不懂送禮的文化。


我還在念幼稚園的時候,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送老師們電影票。有時候是某家戲院,任何場次的任何電影;有時候是特定的電影,任何上映的戲院都可以用。也許這些電影票起了作用,我總是多拿到幾本筆記簿、文具用品;點心時間也分到較多的水果、零食。

記得大班的最後一天,老師照例給每位小朋友畢業禮物,叫到我的時候,那位老師遞過來一堆禮物,我要用兩手捧著才不會掉下來。回到座位上,隔壁的小朋友看了,很不以為然的說:「還不是因為你送老師電影票的關係!」

那天下課,我把所有的禮物捧回去還給老師。

「我不要了!」我看著那些曾經在我手上停留過,全新的色紙、筆記本、蠟筆。

「為什麼呢?」老師不解地問。

「。。。太多了」我回答。

老師聳聳肩膀,把所有的禮物都收到她的桌子底下,然後低著頭繼續做她的事情。我本來的意思是,給我跟別人一樣的就好了,但是老師始終沒有抬起頭來。於是那年畢業我兩手空空回去。

後來每次我收到爸爸塞過來,要我轉送給老師的電影票,心裏面總是犯嘀咕:「教你不要送你還是要送。。。。」

從來沒有想過,在那個年代,以體罰嚴厲出名的私校,我一次都沒有被教鞭碰過,是拜了什麼之賜。

當了教務主任兩年,除了中國新年、學期末兩次給老師們的紅包(還是校長發的),我從來沒有親手為老師們選購任何禮物。幾次聽到有老師很不滿,學校沒有在教師節、中秋節「表示表示」,認為學校不尊重老師。這話傳了大半年,到學期末我還扳著手指頭算:「現在都六月了,怎麼中秋節的月餅還記在心裡頭?」

我自己不大習慣收禮送禮,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收到禮物,或是送禮給他人。女兒們還很小的時候,家長會總是在年底舉行所謂的「購物日」,讓小朋友帶錢到學校,為他們的家人、朋友選購禮物。前幾年我還會假裝一下,說些「太好了!」、「你們真是太貼心了!」之類的話。結果那些禮物有的不到幾天就解體,不然就是設計跟我的衣服不搭,乾脆塞到衣櫃深處,直到下次清理過季衣服的時候,再一起捐出去。

後來我忍不住,請她們不要買禮物給我,又怕傷了她們幼小純潔的心靈,只好再加上一句:「妳們就是我最好的禮物了。」

她們觀察的結果是:媽媽只有看到甜食的時候才會眼神發亮,於是每年的母親節、生日,她們固定做一個蘋果蛋糕給我,就夠我開心半天了。

通常會送禮的人,除了有財力,有心也很重要。有次回台灣,在過境的免稅機場買了一支當季的唇彩,下飛機後我拿給嫂嫂看。一次上街補妝,放在洗手台上忘了,等到想起來再跑回去已經不見了。回家後我很失望地說:「難得買到我喜歡的顏色,才用了兩次。。。」

幾天後嫂嫂遞給我一個小盒子,打開一看,裡面是一支同款、同色的唇彩。

去年爸爸來美國,帶他上街的時候,他總是一再拒絕我們買東西給他。他覺得我們在這裡掙錢不容易,所以每次出錢都像在打架。有次帶他去西點軍校參觀,他信步走到學校的書店,站在帽子掛勾前瀏覽,然後拿起其中一頂棒球帽,前後看了一遍。

「你在看什麼?」我走過去問他。

「沒什麼。」他很快的把那頂棒球帽放回去。

趁他去上廁所的時候,我趕緊拿著那頂棒球帽,和一件印有校名的上衣結帳。他從廁所出來後,看到我手上提著書店的購物袋,很生氣地說:「教你不要花錢妳不聽,我不要!」

我把那袋子塞給他:「那你就把它扔了!」

第二天早上,我們要出門前他跟我借剪刀,手上拿著那頂棒球帽,像是自言自語的說:「把上面的標籤剪掉,不然戴著不舒服。。。。」

那天他戴著那頂棒球帽,三不五時的說:「這把年紀還戴著這玩意兒,真是不三不四!」

卻不見他要摘下來的意思。

一個禮物最珍貴的地方是:不需要特定的節日、精美的包裝,而是送禮人透過那物件,要對收禮人表達什麼樣的訊息。

長到這麼大,我想我終於學會了一點點。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