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妥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門前會先寫下購物清單。

以前每次看到有人在超市裡面,一條條的檢查紙條上的項目,或是手機上的 notes,確定沒有漏了那樣,我就輕蔑的想:「這麼點東西都記不住嗎?」

回到家後,把貨品歸位,才發現就是有某樣東西忘了買:橄欖罐頭、廁所清潔劑、塑膠保鮮膜。。。。。那些不是每日必須用到的,所以在遊走賣場之間,不會輸入腦中的購物首選。想著下次補買就好,然後再忘記、再懊惱,直到下次那物件擠到了非買不可的購物首選裏。

數不清幾次那種「×××又忘了買!」的懊惱,想想我真是高估自己的記憶力了,於是開始規規矩矩的在出門前,寫下購物清單,跟自己的記憶力妥協。

最近有位朋友去參加一個大型的媽媽們聚會,會中她聽到一位媽媽說自己任教的學校如何如何。。。而我剛好就是這所學校的教務。這種行為的確不妥當,畢竟這麼多人的聚會,又有其他學校的媽媽在場。我聽了後跟朋友說:「要說什麼就去說吧!她那張嘴,誰管得住?」

對他人的行為妥協,這是我近年來的感觸。

現在最流行的話題就是霸凌,從幼稚園生到知天命的大人,每個都要跟霸凌扯上一點關係。不管真被惡性霸凌,還是不懂事孩子之間的胡鬧,或是被害人情結式的霸凌。而這些認為被霸凌的「受害者」,其實有些是自己的認知出了狀況:被他人指出問題而惱羞成怒,沒有反省能力而讓自己的情緒爆發到無限上綱。碰到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為自己指正對方的行為道歉,然後趕緊閉上嘴。(無論對方的行為有多無法忍受,傷了對方的自尊,自己的作法也該反省;對方的激烈反映出那是不可碰的死穴,千萬不可見光。)如果對方連珠炮的不肯罷休,剩下的就不須要回應。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的事(刻意霸凌),又何必做出回應?

有時候不需要為別人的行為找答案,因為那源自於我們的習氣、本性。無關任何道理,我們就是要這麼說、這麼反應,那是天生帶來的,非常難改。跟他人的行為妥協,是了解對方的能力限制所在。當然這要有極好的修養和智慧才做得到,我的習氣也很糟糕,說完那段氣宇非凡的話後,知道在場媽媽們很多來自佛教中文學校,又接著說:「佛祖慈悲我,收留那位老師吧!」

這話卡在喉嚨裡,不吐出來沒辦法平衡,可見一個人的習氣真的很難改。

所幸我有那麼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辦法不造口業,所以人多的是非之地、聚會少去,是非之人也少接觸,真碰到了非說不可的地步,嘴巴儘量閉緊點就是了,少說一句是一句。誠實面對自己的短處,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妥協。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