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心靈的空虛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台灣濫用藥物的靑少年,年齡有下降的趨勢,12歲至17歲未成年人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平均年齡為12.5歲,主要原因為好奇、無聊及趕流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8139

這讓我想起Dr. Viktor Frankl 在納粹集中營的時候發現的理論:「存在真空」。三年的集中營生活,許多人因為家庭,財產,事業被奪走而失去活下去的力量。這些人在對將來失去信心之餘,躺在地上不肯起來,但是他們有的口中還叼著香菸。於是他開始思索,何以人在失去心靈的支撐後,還會想到肉體上的享受?經過他的觀察和研究,得到這樣的理論:當一個人的生活重心被拿走,或沒有了生命意義,心靈會成一個空洞狀態,他會想辦法去填補那個洞。而填補最快的方法是肉體上短暫的滿足感,所以有人會藉由毒品,香煙,食物或性交來填補那個空洞。也有人藉由控制別人,追求名聲金錢,或是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來填補空虛的心靈。而「存在真空」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無聊。所以會有人在有空的時候,反而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睡覺或看一整天的電視。

另外一個症狀是冷漠。當我 們看到別人發生不幸或需要幫助的時候,無動於衷。爸爸有一次去公園散步,因為剛下過雨,所以人行道變得很滑。當他過了馬路一腳踏上那瓷磚鋪的路,忽然滑了一跤。以他八十歲的年紀,這樣的一個動作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他一腳磕在地上,當下痛得讓他站不起來。那是一個假日的早上,很多坐在涼椅,或在附近散步的人,沒有一個人過來伸出一隻手,或一句問候。

七,八幾年前我回台灣,有一天晚上出去買東西。台灣路上的車子是多得出名,而且還開的又兇又猛。有些甚至不理會紅綠燈的變換。記得我跑過了一個非常亂的十字路口,看到一個老先生拄著拐杖,完全無視行人過馬路的燈已經變成紅色的,緩緩從對街走來。只見一大排的車往他的右邊衝過來,雖然所有的車都繞過那位老先生,但是難保不會有一個來不及反應的司機,朝他撞上來。忽然一位摩托車騎士在老先生的右邊停了下來,把他的車子打成一個垂直,擋住老先生,使他平安走過馬路。我除了滿心感動的看到這一幕之外,更為我自己羞恥。我比那位摩托車騎士更早看到老先生的,為何不是我跑過馬路擋住車子的? 如果意外發生了,雖然不是開車的那個人,但是能及時伸出援手而沒有做,形同幫兇。

不管心靈的空虛或充實,我們都有存在的責任,就像那位摩托車騎士和老先生帶給我的震撼。而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其實方向從頭就搞錯了,生命本身就是這個問題:「你能帶來什麼意義?」然後在我們不停地尋找下,給生命一些答案。我們心中的那個洞,就是這樣填補起來的。無關乎你的事業,財產和學歷,唯一需要的,是你想要找的心。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