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空巢的必要

空巢症候群發生在當孩子長大離開家,父母一時之間沒辦法接受,而產生悲傷或失去生活重心的感覺。聽說那有點像是憂鬱症,有些父母會變得消沈,有些變得過度擔心孩子的安危,有些則產生不再被需要的感覺。

根據調查,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出現空巢症候群,尤其是家庭主婦。這很可以理解,因為向來跟在身邊的孩子要離開這個家,就像生活中有一部分,忽然被挖空了。剛開始的失落感是難免的。記得女兒第一天去幼稚園,就有媽媽跟在校車後面,邊跑邊哭。我也聽說過有些父母乾脆搬到孩子上的大學附近,以便能常常見面。

去年夏天,兩個女兒第一次離家去湖邊的夏令營。當我和老公把她們送進去,回家的路上,發現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將沒有她們在身邊。我和老公忽然變成青春期的少年,先去租限制級的電影,再從餐廳叫外賣回來,打開紅酒,邊吃邊問彼此:「這是真的嗎?我們會不會太幸福了?」那時還有點罪惡感,我是不是應該要先難過個一兩天。不過因為這是短期的,我不確定女兒長大離家的那天,我能這麼想得開嗎? 可能我和老公會追著她的車子,邊跑邊哭。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大意是說因為經濟衰退,離婚和高失業率,很多成年孩子搬回老父母家,就是所謂的「回力鏢世代」。本來已經退休的老父母,又開始重新打點孩子,甚至孫子輩的生活,南歐的國家尤其明顯。在西班牙,大約有一半的祖父母幾乎每天照顧孫子輩。義大利十歲以下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顧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六十八,在2010年,美國大約只有百分之十九的學齡前兒童,是由祖父母看管的。(by Alessandra Galloni,The Wall Street Journal,6/16/2012,Review)。不知道這些經歷過空巢期的祖父母,當孩子一家大小又搬回家住的感想如何。文中提到,義大利人的家庭關係非常近,這要追溯於他們的宗教和歷史,所以三代同堂是很普遍的。就我看過的例子,別說三代了,就連自己的孩子到了成年還跟父母住的,也未必都是幸福美滿。爸爸的一位朋友,他的三個孩子都已經超過四十了,從來沒有搬離父母的家,但是哥哥發生的事,弟弟妹妹都不知道,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彼此的關係像室友。媽媽還要一天到晚擔心兒子女兒還沒結婚。更多的例子是兒子娶了太太,住在一起時,婆媳之間劍拔弩張,一旦搬出去,各自有了空間,關係反而好了。

我雖然也會捨不得一手帶大的女兒,有一天終究要離開我,可是我更不敢想像,當我已經老到連爬樓梯都有問題,還要每天在公園追著我三歲的孫子跑。其實那樣也無所謂,不過前提是,自己的空巢還是必要的,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我和老公會不會心血來潮,跑去租個限制級的電影回家看。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