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寬恕的定義

大約是從兩年前開始, 忽然想對身心靈的關係有更深的了解. 於是讀了一些心理, 宗教, 命理方面的書. 有些書寫得艱深難懂, 有些書的內容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但是在各宗義交互比對之下, 我發現其實是殊途同歸. 無論那一種宗教, 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 就是愛與寬恕.

愛的理念我可以理解. 愛自己, 家人, 朋友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 只要有同理心, 要愛一個人並不難. 心中有愛, 自然就不會做傷人的事. 愛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 你願意給予就行. 但是如何寬恕卻是一項頗花功夫的學習.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嫉惡如仇是好事. 因為那是一種正義感的驅使.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更是千年不變的道理. 那我們為什麼要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呢? 他們難道不該為他們做的事付出代價嗎? 西方教義說: 你要上天堂, 就要原諒你的敵人. 東方教義說: 你要下輩子投好胎, 就要放下. 我當然想要上天堂, 投好胎, 但是什麼才是真心原諒跟放下呢?


一年多前兩位朋友因為對事情表達的看法起了衝突. 事後說話比較直接的那位朋友也為她的態度道歉, 但是那位認為被深深傷害的朋友, 在經過了極大的反彈之後, 決定放下. 包括原諒當初不選邊站的共同朋友. 起初我們陸續收到她決定原諒我們的信, 但是在每封信的開頭都是她如何的被傷害, 不過她還是決定放下. 如果藉由寫出來做為一種癒療的過程, 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最近在偶然的機會下, 看到她寫的文章, 字裏行間依然還有著怨懟之氣. 事情過了一年多, 除了不停重複同樣的話, 我看不出任何改變.


女兒學校裏有一個同學有人際關係的問題. 可能女兒是惟一不會拒絕她的同學,所以她常常找女兒作伴. 照理說, 如果你只有一個朋友, 應該會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友誼. 但是這同學還是三不五時說些刻薄的話, 或做點損人利己的事. 後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 認為我若再不插手, 女兒真的被她吃定了.
" 妳可不可以不要再跟她做朋友了?" 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 我跟女兒說. 我想她需要我的意見.
"媽媽, 她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壞." 她一點也不在乎的說.
"她不准妳跟別的同學玩, 妳問她功課她說不想打開書包, 打電話給她, 她也說不會接, 但是她功課不會做的時候就要妳留下來. 這樣的人妳還理她?" 我愈講愈氣, 覺得這個女兒真是不受教.
"隨便妳了! " 我撂下一句.
" ......." 她看我生氣, 先是不發一語, 接著說:  " 我只希望看事情用不同的角度."
她低下頭, 繼續吃她的飯.
我聽了這句, 久久不能回神. 記得看過日本天風會的教義, 有一句這麼寫著: 事情發生後, 結果的好壞, 取決於當事人的心態. 那時對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現在我好像有點懂了. 朋友從一開始就要原諒我們, 這本來是件好事. 而她每講一次要寬恕, 就提一次我們是怎麼樣的對她. 除非是天生大度的人, 事實上, 這是在提醒自己所受到的傷害. 就這樣, 說了一年多, 大部份的人都已經忘記當初的事件, 她還走不出來.


每個人多少都有些不愉快的回憶, 除非你還想再次被傷害, 別想著要原諒誰吧. 因為前提是你必須承認自己是受害者. 一旦有了這種想法, 就很難不回到事件現場, 再次沉浸在忿怒或悲傷中. 換個角度看, 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如此而已, 沒有誰需要原諒誰. 那就是寬恕的最高境界.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