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不知不覺, 來美國已經超過我在台灣的時間. 自己也在這塊移民王國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對我來說, 美國應該是我生命的大部分, 但是離家前的回憶, 卻不斷像老電影般, 在我眼前重播.
剛進美國大學的第一年, 光是適應語言, 文化的差異就讓我喘不過氣來. 那時惟一的消遣就是星期日跟台灣來的同學, 坐地鐵到紐約的Chinatown 逛街, 然後晚飯前回到學生宿舍. 那一年的感恩節,一位系上的教授很好心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吃飯. 那是一位非洲來的教授, 所以我們很好奇那會是什麼樣的晚餐.
到了他家, 教授很熱情的把我們帶進廚房, 介紹他太太給我們認識. 走進廚房, 看到他太太背對著我們正在流理台上切菜, 水龍頭的水還在不停的沖洗水槽裏的馬鈴薯. 爐台上燉著一鍋肉, 鍋蓋旁冒出的白煙, 把水槽上方的那片玻璃窗熏出無數的小水珠. 忽然我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樣的場景我看過好多次, 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 不就是這種景象嗎?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 洗澡的時候, 閉上眼睛, 廚房的那一幕又清楚的出現.只是轉過頭來的, 是一位我從未看過的女人. 那時我才感覺到, 我是真的離開家了.
之後轉學到紐約, 每天就是被繁重的課業和擁擠的人潮推著往前走. 有一天下午上完課, 聞到街道旁的小攤販烤著香脆的鹹餅. 於是走上前去買. 從小販手中接過餅後, 一轉身, 忽然看到自己站在台北東區街頭, 手上拿的是剛烤好的玉米, 街上川流不息的人, 和令人眼花撩亂的櫥窗是我少年時代最愛流連的地方.只是載我回家的公車,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當了媽媽以後, 每天送小朋友上下課時, 偶而會走路去學校. 途中, 有時抬起頭來, 看到天上的雲隨著風慢慢移動. 想起小時候放學回家, 坐著公車, 臉趴在窗子上, 看著天空的白雲看到出神. 女兒問:" 妳在想什麼?" 轉過頭去, 看到她那張稚嫩的臉, 記得我也問過媽媽同樣的話. 那時她坐在客廳, 望著窗外的天空發呆. 我不記得當時她說了些什麼, 不過, 我想現在我知道答案了.
剛進美國大學的第一年, 光是適應語言, 文化的差異就讓我喘不過氣來. 那時惟一的消遣就是星期日跟台灣來的同學, 坐地鐵到紐約的Chinatown 逛街, 然後晚飯前回到學生宿舍. 那一年的感恩節,一位系上的教授很好心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吃飯. 那是一位非洲來的教授, 所以我們很好奇那會是什麼樣的晚餐.
到了他家, 教授很熱情的把我們帶進廚房, 介紹他太太給我們認識. 走進廚房, 看到他太太背對著我們正在流理台上切菜, 水龍頭的水還在不停的沖洗水槽裏的馬鈴薯. 爐台上燉著一鍋肉, 鍋蓋旁冒出的白煙, 把水槽上方的那片玻璃窗熏出無數的小水珠. 忽然我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樣的場景我看過好多次, 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 不就是這種景象嗎?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 洗澡的時候, 閉上眼睛, 廚房的那一幕又清楚的出現.只是轉過頭來的, 是一位我從未看過的女人. 那時我才感覺到, 我是真的離開家了.
之後轉學到紐約, 每天就是被繁重的課業和擁擠的人潮推著往前走. 有一天下午上完課, 聞到街道旁的小攤販烤著香脆的鹹餅. 於是走上前去買. 從小販手中接過餅後, 一轉身, 忽然看到自己站在台北東區街頭, 手上拿的是剛烤好的玉米, 街上川流不息的人, 和令人眼花撩亂的櫥窗是我少年時代最愛流連的地方.只是載我回家的公車,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當了媽媽以後, 每天送小朋友上下課時, 偶而會走路去學校. 途中, 有時抬起頭來, 看到天上的雲隨著風慢慢移動. 想起小時候放學回家, 坐著公車, 臉趴在窗子上, 看著天空的白雲看到出神. 女兒問:" 妳在想什麼?" 轉過頭去, 看到她那張稚嫩的臉, 記得我也問過媽媽同樣的話. 那時她坐在客廳, 望著窗外的天空發呆. 我不記得當時她說了些什麼, 不過, 我想現在我知道答案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