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神蹟

每年夏天回台灣,除了誠品、金石堂以外,我必定會去中山捷運站的地下書街,看看今年有沒有什麼好書出版。


這些書攤什麼種類的書都有,如果你的腳力夠,可以站在那裏一整天都看不完,也沒有人拿雞毛撢子趕你,有冷氣又有廁所,要是臉皮厚一點,餓了還可以去附近小吃店吃碗牛肉麵,回來繼續接著看。

有沒有人這樣做我不知道,但是我是沒辦法的,因為帶著兩個女兒,那裏沒有英文書,不好讓她們等太久。有次我實在想留下來看,於是找了本英文字典給大女兒,英文參考書給小女兒。

「妳們看看裡面有沒有什麼錯字?」我心虛的說。

「Mom,nice try!」兩個女兒眉毛一挑的看著我。

所以每次只好翻前面幾頁,確定是我有興趣的內容,再看一下作者簡介,不是什麼「女王」、「幾把斧頭」這種又嗆又辣的筆名,就拿去結帳了。

這種選書的方法自然有它的風險,那就是前面幾頁不能保證整本書的內容,通常要看完一個章節,如果還想要看下一章節,那這本書大概就對你的胃口了。

這次買到本書,還沒看完三分之一,就讓我直接丟進垃圾回收桶,為什麼我會反應如此激烈?因為那原本是探討心靈成長的書,但是看不到幾個章節,就知道作者根本就在胡說八道。

首先,這位作者因為事業和婚姻上遇到瓶頸,眼看著這個上百人的傳媒公司就要破產,這時他的健康也出了狀況,於是他決定放下一切,去印度找他的精神導師,和尋找他的前世今生。

當周圍事情一團糟的情形下,這位先生不但沒有肩膀扛起來,還像個十六歲的少年,「要去找他人生的方向」,就拍拍屁股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走他娘了。接下來更奇妙的事發生了:他在街頭轉角處、醫院、大馬路上,三不五時就跑出個別人都看不到,只有他看得到的印度上師、修女、貌似流浪漢的賢者,給他各種睿智的建言,而這些都還只發生在他準備要轉機去印度的途中,他連美國國土都還沒有離開,我就把書扔了。在我看來,這本書裡唯一真實的地方是作者生意失敗,看看最近心靈成長的書賣的挺熱門,看能不能搭這趟順風車撈一筆。

我認為塵世才是修行的地方,真想要得道的人,這裡有所有考驗你心性的試題,任何讓你不好過的人都是我們的精神導師,考過了,下次碰到相同的情形你自然知道怎麼做;考不過,那就同樣的題目再來一次,直到不再困擾你。你不需花大錢去做一趟長途旅行,期望路上聖靈顯神蹟,身邊的事都還沒搞定,難道走遠了就會有答案?那生在印度的人有福了,因為精神導師都在那裏,我們這些離的遠、沒時間去那裏的人就自求多福吧!除非有天運氣好,像那位作者在街頭轉角處,遇到願意給我們指點迷津的神。

自從接下學校新的職務,找老師是每學期必定碰到的難題。由於我們學校是星期天下午上課,一些有心來幫忙的人,但是早上要去教會,有時因為怕下午趕不到而婉拒。每當聽到有人這麼說,我總是忍不住的想:比起在教堂裡歌頌神的偉大,祂會更希望祂的子民身體力行的奉獻吧?

我尊重各種信仰,然而信仰若只是心裡想想、嘴裡說說、讀讀聖經、念念咒,那就好像定時去打一劑營養針,安心用的。如果只求安心,那信仰也達到了祂們目的,但是神蹟卻不會主動以神佛的身分出現,至少我不曾看過。但是我身邊處處是人蹟:願意相助的朋友、身體健康的家人、活在無需恐懼戰爭的環境、一頓悠閒的下午茶…。

這些近在眼前,跟你習習相關的人,也許就是祂。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