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資深老師

記得女兒上幼幼班的時候,學校發現她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三年級的程度,除了每個星期讓她跟學校圖書館長單獨上一堂閱讀課以外,到了一年級,校方把她編入一位資深,並且多次得到優良教學的老師班上。


美國學校通常在開學的第二個禮拜,有一天的返校日,好讓家長進學校看看學習環境,並了解這一年學生上課的大綱,順便跟老師交換對孩子的教育心得。這位大約五十多歲,穿著整齊套裝的女老師,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她在這所學校教了二十多年,帶一年級學生也有十多年的經驗。然後很流利的介紹她今年的教學進度,和對學生的要求。
家長們看到這位有自信、經驗的老師都很放心的離開,我等其他家長走的差不多以後,單獨留下來問這位老師:「請問如果學生對您上課的內容都了解了,你有什麼其他補強的材料嗎?」

那位老師大概聽過類似的話太多次了,很快地回答:「學校有學校的進度,我不覺得給哪一位學生特別的教材對他們有益,這對他們融入同輩是一種障礙。」

她不容置喙的說完,然後再補上一句:「以我教學二十幾年的經驗,這個年紀對他們來說就是要學習合群。」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女兒在這位老師班上養成了速讀的能力,原因是她在等老師教其他同學的時候,只好把她唯一「准許」閱讀的幾書本一唸再唸,因此發現了如何在一頁文章裡,找到重點字,而了解整篇的大意。

今年接了個新職位,我變成了菜鳥教務。這個職位算是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管道,因此有些家長不好直接跟老師說的話、或是給老師的建議,會透過學校傳達。令我訝異的是,家長最有意見的都是所謂的「資深老師」。

後來我跟老師接觸後,才發現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這些資深老師的反應一律是:搖頭、否定,然後說:「我教了那麼久…」、「從來沒有其他家長有問題…」

雖然並非所有家長的意見都要拿出來鄭重討論,但是有些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效率、校方規則,這些老師們一點轉圜、包容的餘地都不考慮。尤其是教了那麼久,學生早已經和十幾年前的同齡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教材方面也該做適時的更新;每年碰到的學生、家長也都不同;我不了解有哪一套萬年教法可以適用那麼久。

除此之外,沒有人提出不表示沒有問題,有的家長不那麼在乎、有的家長不懂老師教材、有的家長不想引起老師的不快,這些都是老師們聽不到意見的原因;一旦有人提出疑問,老師馬上武裝起來,擺出一副「我教了那麼久,我知道我在做什麼!」的態度,難怪來找學校的都是這些資深老師班級的家長,因為老師們拒絕溝通。

當然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我自己也當了九年的老師,也碰到有家長直接來質問的情形。當下會有一種被挑戰的不愉快,但是事後冷靜反省,自己真的有欠考慮。不同的是,那些家長當面的「大聲質問」,我是被那態度惹火的;而這些資深教師是我低聲下氣的跟他們商量,他們馬上擺出一副「我完全沒有問題」,那才是癥結所在。

後來小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也碰到跟姊姊類似的情形,大班的老師問我有沒有中意的老師,我想也不想的就說:「不一定要資深老師,讓我試試年輕老師吧!」

「資深」未必就是品質保證,一個不願打開心胸、接受不同意見的老師,「資深」只是他不願成長的藉口。



1 個意見:

Anonymous 琴老師 提到...

你說的太對了!

「資深」的本身不是問題
也不是每個人都資深於某方面
但每個人幾乎都有 「自衛機制」
此機制是否容易被啟動,就得看個人修養了
一但與資深加在一起
那就糟啦!

讀了此文
我也要好好反省一下!

2013年10月29日 下午1:09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