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油料理
二十多歲的時候,有次聽到一位熟女姊姊說:「過了三十歲,吃甚麼就長什麼,減肥根本變成了終身事業。」
在場的一位媽媽聽了後,冷笑了幾聲,掀動著鼻翼說:「等妳過了四十就知道,連喝水都會長肉。」
一位五十出頭,有著福泰體型的女士,挑起一邊的眉毛問:「你們要看看我呼吸後的結果嗎?」
現在我到喝水也長肉的年紀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燒菜從剛開始的蔬菜油,變成一般橄欖油,再換成純橄欖油。有時乾脆以水代油,只求不沾鍋。肉也從四隻腳的,變成兩隻腳和沒腳的。有時洗碗,連清潔劑都不用放,熱水一沖,再用布一擦,手都可以在盤子上,磨出唧哩唧哩,光滑潔淨的聲音。
燒了這麼幾年下來,也沒聽誰抱怨過,只有老公會偶而發作一陣:「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吃牛肉!」
他其實也變不出什麼花樣,頂多就是把「牛肉」,換成「小籠包」、「炸排骨」。那個時候,我就讓他自己去找家肉店吃到飽;不然就是去那種吃到飽的餐廳,他吃他的肉,我啃我的菜,多年下來,倒也配合得挺好。
今年暑假回台灣,爸媽每天早上運動完,就在街上買早飯回來。剛開始爸爸會買些台灣特別的食物:像是燒餅、油條、肉鬆飯糰。我走下樓來,一看到整桌,油到發亮的東西,馬上跟爸爸說:「以後你就買你的早餐,我會自己打點。」
「我是買給你女兒的,別往自己臉上貼金!」爸爸一幅好心沒好報的口氣。我樂不可支,因為爸爸喜歡的食物,都是重口味的。
結果那天早上,女兒邊吃邊用衛生紙,抹掉嘴唇上的油。兩人吃不到一半,就留在桌上:「阿公,這太油了…」
第二天,爸爸還是不放棄,這次改成蔥油餅。
「這個總不油了吧?」他很得意地說。
看著那金黃焦脆的表皮,我知道要用什麼樣的佐料,才能煎得如此漂亮。果然,女兒們依舊是一口一抹嘴,好像吃下去的是一罐豬油。就在我想,爸爸應該受夠了我們的挑剔吧?第三天早上,桌上擺著煎蛋三明治。
「別跟我說這也太油,我看著她做的,沒放一點油!」爸爸看起來是卯上了。
女兒們慢慢的撕開裝著三明治的塑膠袋,把切成三角形的吐司,左右分成一半掰開。拿起了紙巾,把沾著火腿和荷包蛋上的美乃滋,一點一點的擦掉。我從報紙的一角,看到爸爸發靑的臉色。
畢竟是小孩子,適應力強,後來女兒們也漸漸習慣,台灣的重口味飲食。回到美國,我們又開始以往的無油料理。有次天氣忽然冷下來,女兒們想吃些熱呼呼的湯,於是我們決定到韓國餐廳,點個豆腐煲和海鮮餅。
韓國餐廳有個最討客人喜歡的地方,就是他們在你點完菜,總會端上幾盤小菜。大部分是糖漬白蘿蔔和紅通通的辣泡菜,有些大方點的店,還會給你馬鈴薯沙拉和煎沙丁魚。喝著送上來,冒著煙的麥茶,眼前的泡菜,光看身子就熱起來了。不到十分鐘,小姐就端著金黃色的海鮮餅上來,很熟練的用剪刀剪成八片,各放一片在我們的盤子裡。
冷了一天的身體,我們迫不及待地把餠撕開,只聽見女兒們說:「好多油!」
接著她們拿起桌上的紙巾,一口一口的,邊嚼邊擦嘴邊的油。看她們這種吃法,我不由得想,下次回台灣,我們要適應台灣的美食,恐怕又要重新開始了。
在場的一位媽媽聽了後,冷笑了幾聲,掀動著鼻翼說:「等妳過了四十就知道,連喝水都會長肉。」
一位五十出頭,有著福泰體型的女士,挑起一邊的眉毛問:「你們要看看我呼吸後的結果嗎?」
現在我到喝水也長肉的年紀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燒菜從剛開始的蔬菜油,變成一般橄欖油,再換成純橄欖油。有時乾脆以水代油,只求不沾鍋。肉也從四隻腳的,變成兩隻腳和沒腳的。有時洗碗,連清潔劑都不用放,熱水一沖,再用布一擦,手都可以在盤子上,磨出唧哩唧哩,光滑潔淨的聲音。
燒了這麼幾年下來,也沒聽誰抱怨過,只有老公會偶而發作一陣:「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吃牛肉!」
他其實也變不出什麼花樣,頂多就是把「牛肉」,換成「小籠包」、「炸排骨」。那個時候,我就讓他自己去找家肉店吃到飽;不然就是去那種吃到飽的餐廳,他吃他的肉,我啃我的菜,多年下來,倒也配合得挺好。
今年暑假回台灣,爸媽每天早上運動完,就在街上買早飯回來。剛開始爸爸會買些台灣特別的食物:像是燒餅、油條、肉鬆飯糰。我走下樓來,一看到整桌,油到發亮的東西,馬上跟爸爸說:「以後你就買你的早餐,我會自己打點。」
「我是買給你女兒的,別往自己臉上貼金!」爸爸一幅好心沒好報的口氣。我樂不可支,因為爸爸喜歡的食物,都是重口味的。
結果那天早上,女兒邊吃邊用衛生紙,抹掉嘴唇上的油。兩人吃不到一半,就留在桌上:「阿公,這太油了…」
第二天,爸爸還是不放棄,這次改成蔥油餅。
「這個總不油了吧?」他很得意地說。
看著那金黃焦脆的表皮,我知道要用什麼樣的佐料,才能煎得如此漂亮。果然,女兒們依舊是一口一抹嘴,好像吃下去的是一罐豬油。就在我想,爸爸應該受夠了我們的挑剔吧?第三天早上,桌上擺著煎蛋三明治。
「別跟我說這也太油,我看著她做的,沒放一點油!」爸爸看起來是卯上了。
女兒們慢慢的撕開裝著三明治的塑膠袋,把切成三角形的吐司,左右分成一半掰開。拿起了紙巾,把沾著火腿和荷包蛋上的美乃滋,一點一點的擦掉。我從報紙的一角,看到爸爸發靑的臉色。
畢竟是小孩子,適應力強,後來女兒們也漸漸習慣,台灣的重口味飲食。回到美國,我們又開始以往的無油料理。有次天氣忽然冷下來,女兒們想吃些熱呼呼的湯,於是我們決定到韓國餐廳,點個豆腐煲和海鮮餅。
韓國餐廳有個最討客人喜歡的地方,就是他們在你點完菜,總會端上幾盤小菜。大部分是糖漬白蘿蔔和紅通通的辣泡菜,有些大方點的店,還會給你馬鈴薯沙拉和煎沙丁魚。喝著送上來,冒著煙的麥茶,眼前的泡菜,光看身子就熱起來了。不到十分鐘,小姐就端著金黃色的海鮮餅上來,很熟練的用剪刀剪成八片,各放一片在我們的盤子裡。
冷了一天的身體,我們迫不及待地把餠撕開,只聽見女兒們說:「好多油!」
接著她們拿起桌上的紙巾,一口一口的,邊嚼邊擦嘴邊的油。看她們這種吃法,我不由得想,下次回台灣,我們要適應台灣的美食,恐怕又要重新開始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