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
今天看到兩則新聞,兩位男主角彼此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因為都是知名多金的男人,於是身邊少不了各種女性朋友。這種八卦新聞,沒有根據,大家聽聽也就忘了。可不巧的是,他們與女性牽手、嚼耳根的畫面,都被完完整整的拍下來。雖然有圖未必是真相,但是其中一位男主角說了一句:「那時人太多,牽手是基於禮貌。」
在美國這麼多年,好像還沒碰到男人「基於禮貌」,而牽我的手。有時一起走路,人多或是車子經過,頂多就是輕輕碰一下手臂,提醒你小心一點,連兩秒的接觸都沒有。常常看到報導,有些已婚的人被拍到,跟別的異性有親密舉動,就說:「當事人因為從小受外國教育,所以舉止比較開放」。
更扯的是,有些男女乾脆說:「這是國際禮儀。」
我不知道一般的朋友,抱抱親親是哪國的禮儀,但是在女兒的學校,從小就被告知:「避免身體上的接觸。」甚至老師也不可以隨便觸摸學生。如果有學生刻意做身體上的接觸,屢勸不聽,輕則請父母嚴加管教;重則叫你在家反省,冷靜冷靜再回來上課。必要的時候,還會請你帶孩子去看個心理醫生,拿張證明紙,表示你還算正常,可以回校上課。
當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常常會跟附近的鄰居,帶著同齡的孩子,一起去家門口的小公園玩。有次鄰居太太沒有空,於是叫先生帶孩子出來。小朋友很自然地玩在一起,我便跟那爸爸聊天。後來小女兒玩累了,賴在地上不肯起來,於是我彎下腰把女兒抱起來。雖然是夏天的傍晚,經過一整天的酷曬,氣溫還是達到八十幾度,所以我穿了件細肩帶背心就出門了。當我抱起女兒的時候,她忽然把我胸前的背心,往下一扯,當時那先生是站著說話的,不難想像,這下他看到了什麼風景。令人意外的是,當我滿臉通紅的抬起頭來,那先生早已經把身體轉過去,背對著我,看著遠方。
其實美國人是很重視「私人親密空間」的。無論男女,你若是跟對方不熟,他們不會因為打招呼,硬是把你拉過來,又抱又親。大部分的老美也了解,東方人並不時興這一套擁抱禮,有時他們甚至會以鞠躬或握手,代替擁抱回禮。那位鄰居爸爸,懂得所謂「非禮勿視」,並不是因為他念過論語的關係,而是出自於一個紳士的知覺。
那些被抓包的男女主角,如果真要編一個比較可信的藉口,還不如說是喝醉了,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當時的行為,不是在正常的精神狀況下發生的。別扯上什麼國際禮儀,這純粹是個人的行為舉止,跟哪個國家,沒有任何關係。
在美國這麼多年,好像還沒碰到男人「基於禮貌」,而牽我的手。有時一起走路,人多或是車子經過,頂多就是輕輕碰一下手臂,提醒你小心一點,連兩秒的接觸都沒有。常常看到報導,有些已婚的人被拍到,跟別的異性有親密舉動,就說:「當事人因為從小受外國教育,所以舉止比較開放」。
更扯的是,有些男女乾脆說:「這是國際禮儀。」
我不知道一般的朋友,抱抱親親是哪國的禮儀,但是在女兒的學校,從小就被告知:「避免身體上的接觸。」甚至老師也不可以隨便觸摸學生。如果有學生刻意做身體上的接觸,屢勸不聽,輕則請父母嚴加管教;重則叫你在家反省,冷靜冷靜再回來上課。必要的時候,還會請你帶孩子去看個心理醫生,拿張證明紙,表示你還算正常,可以回校上課。
當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常常會跟附近的鄰居,帶著同齡的孩子,一起去家門口的小公園玩。有次鄰居太太沒有空,於是叫先生帶孩子出來。小朋友很自然地玩在一起,我便跟那爸爸聊天。後來小女兒玩累了,賴在地上不肯起來,於是我彎下腰把女兒抱起來。雖然是夏天的傍晚,經過一整天的酷曬,氣溫還是達到八十幾度,所以我穿了件細肩帶背心就出門了。當我抱起女兒的時候,她忽然把我胸前的背心,往下一扯,當時那先生是站著說話的,不難想像,這下他看到了什麼風景。令人意外的是,當我滿臉通紅的抬起頭來,那先生早已經把身體轉過去,背對著我,看著遠方。
其實美國人是很重視「私人親密空間」的。無論男女,你若是跟對方不熟,他們不會因為打招呼,硬是把你拉過來,又抱又親。大部分的老美也了解,東方人並不時興這一套擁抱禮,有時他們甚至會以鞠躬或握手,代替擁抱回禮。那位鄰居爸爸,懂得所謂「非禮勿視」,並不是因為他念過論語的關係,而是出自於一個紳士的知覺。
那些被抓包的男女主角,如果真要編一個比較可信的藉口,還不如說是喝醉了,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當時的行為,不是在正常的精神狀況下發生的。別扯上什麼國際禮儀,這純粹是個人的行為舉止,跟哪個國家,沒有任何關係。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