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痛苦之身

常常看到不同的哲學家、宗教,或心靈導師提到,人有兩個存在:大我和小我。每個作者用的詞不一樣,大致來說,大我就是在你開悟之後,那個無牽無掛、逍遙自在的我。小我就是那個還在現實生活中苦惱掙扎的我。

大我不一定是那些遁入空門的出家人才能得道。只要你不為周圍的人、事、物煩惱,卻依然保有一個慈悲關懷的心,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貴人,誰都可能找到自己的大我,因為那跟你的外在條件沒有關係。小我就五花八門了,舉凡你可以想到,人性的缺點,甚至發個脾氣都是小我在作祟。

一位英國的心靈導師,Eckhart Tolle,提到一個有趣的論點,他說當一個人的負面情緒已經強到,在他身上發出一種能量或磁場,就成了「痛苦之身」。這痛苦之身需要定期的餵養而壯大,因為它是有癮頭的。什麼昰它賴以為生的食物呢?就是吸收與它能夠相應的能量:任何負面思想,或是人際關係中的戲劇事件,都有可能是它的食物。

我有個朋友,她有個愛她的男友,和穩定的經濟。但是她不知怎麼的,總是要說些話,刺激她的男友。起初她男友還耐著性子,安撫她幾句。後來她變本加厲,幾乎是要找架吵,愈來愈過分。可惜她男友也不是太有風度的人,很快地就演出暴力的戲碼。平靜一段時間以後,再重新上演。朋友平常看起來是個開朗的人,如果跟她不熟,你不會察覺在她身上的那股負面能量。但是那「痛苦之身」似乎蠻狡猾的,當它被餵飽了之後,會立刻沉靜下來。直到有機可趁,或需要能量的時候,才會浮出檯面。Eckhart Tolle 另一個論點是:痛苦之身具有吸引的力量。

有次我跟朋友聚會,因為我們久沒見面,於是一路從午餐聊到晚飯過後。也許是一大早就出門,也許是她的話題都是不甚愉快的家庭生活,到了晚上八點半,我說必須回家了。「那我跟妳一起搭車。」那對她來說是繞了一大圈,但是我們還是一起搭上捷運。在車上我有點累,所以有一搭、沒一搭的跟朋友對話。後來捷運靠站,擠進來一堆人,有個婦女站在我旁邊。起先她一直往我這兒瞧,我以為是認識的人看到我。後來發現,她在看我身後的捷運地圖。於是我移了移位置,免得擋到她。她愈靠愈近,不知怎麼的,我忽然全身起雞皮疙瘩,然後一陣反胃,幾乎要站不住了。朋友看我反應不對,也住了嘴,看看那婦女。忽然那女人開口對我說:「對對…不起…啊,那個台北火車站,是這個方向嗎?」她只是問路,但是我卻怕到,用手指指對面月台。「喔!在對面喔!嘿嘿嘿,我都不知道耶!」然後自言自語的,邊笑邊走出車廂。我那時不知道,為什麼對一個陌生人有這種反應。現在想想,難道是「痛苦之身」的吸引力嗎?

我們身邊可能到處都有這樣的人,也許我們自己就是一個。通常那「痛苦之身」是跟隨著外在環境而起伏的。別人做的事、說的話,引起我們情緒上的影響。那也可能是讓人高興、雀躍的事。而當我們發覺不管正面、負面的心情,都來自外來的條件,就是它上身的時候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