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自我與真我

大多數的人,都會有個外在形象,就是別人眼中的你。例如:一個清廉的官、一個重義氣的朋友或是一個愛乾淨的女孩。真我,就是在沒有人看著的時候,我們心裡真正想的、做的事。

通常我們比較會用說的,建立別人眼中的自我。例如老師或父母會跟家長或孩子說:「我是很開明的,可以接受任何意見。」朋友說:「有什麼問題就來找我!」剛上班時,老闆第一天很有耐心的訓練我們,還很高興的說:「有什麼不懂的,別客氣,隨時來問!」結果我很天真地跑去問,不到三次,她的臉就沉下來了。後來只敢乖乖的翻自己的筆記,不敢再去敲老闆的門。聽朋友說,他來美國之前,長輩很熱情的跟他的父母打包票:「你孩子盡管來找我!不用擔心任何事!」等到朋友真的住進了那長軰家,臉色和口氣,完全變了一個樣,朋友幾個月後就搬出去住。

鄰居的老公對錢非常精明,他有兩個帳戶,一個是給太太家用的,一個是他自己的個人帳戶。每個月,他固定存入一筆錢進家用帳戶,如果月底透支了,太太再出示收據,跟他請款。有一年他老家的親戚來玩,他很大方地帶那親戚到處走透透。到了月底,太太發現家用帳戶裡的錢,有一大筆不見了,而且是從老公的信用卡付走的,於是請老公補足不夠的部分。「我們出去玩的時候,妳又沒做飯,也沒開車,所以那筆算是家用的,不予受理。」先生拒絕匯錢。太太氣呼呼地說:「他在親戚面前倒是很大方,什麼都是搶著付錢,現在他要我自己補足不夠的部分!」

因為面子或人情的理由,外在的自我多少跟真正的自己,有些出入。我可以理解鄰居先生在親戚面前的慷慨,畢竟客人遠道而來,盡地主之誼是件美事。但是後來卻變成苛刻太太的理由,而在外人和家人面前,那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他自己是否了解,他自我與真我的矛盾?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