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老的恐懼

記得七、八年前回台灣,有天晚上跟姊妹淘去一家出名的酒吧玩。那時我們大概是三十多歲,雖然不是太老,但是跟一群二十幾歲的辣妹站在一起,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年齡上的差距。


坐了一會兒,旁邊突然出現個年輕人:「小姐很交個朋友吧!」他顯然是喝多了,才沒看到我們臉上的皺紋。「哎呦,你去找別人吧!我們都可以當你阿姨了!」姊姊好心提醒他,我們起碼大他十歲。那位天真可愛的年輕人回答:「別這麼說,我也很老了,已經二十六了!」他指指後面:「那才叫做老呢!」回過頭去,看到一位白髮老先生,穿著緊身牛仔褲,檕著銅頭皮帶,在舞池裡表演月球漫步。那些圍著他的年輕人也很捧場,不停地拍手叫好,於是老先生在不斷的喝采下,重複著他的舞步。

無論哪種文化,都對老人有些負面的稱謂,像是「怪老頭」、「老人味」、「老頑固」,英文有所謂的「grumpy old man」,意指性情古怪的老男人。日文更提到老男人就像「濡れ落ち葉」,意思就是像溼了,掉在地上的落葉,黏答答的,掃也掃不掉。記得以前大學心理學提過,男人年紀大了,會愈來愈內向,女人則相反。因為男人的社交圈大多是與工作有關,一旦退休,如果不主動出去交朋友,生活圈就會愈變愈小,最後就像溼掉的葉子,粘著太太。而女人照顧家人一輩子,到老了想要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加上女人本來就傾向用口語表達感情,自然容易交到朋友。有些男人以前在職場上,是被人捧著走的,一旦退休下來,過去那些對你有所求的人,自然就不再來往,這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朋友的爸爸就是一位聰明樂觀的老人,他退休之後,主動在社區成立老人社團,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朋友問她爸爸什麼時候來美國玩,「我這裡很忙,走不開!」她爸爸總是這樣回她。「竒怪了,他以前上班的時候,還有時間來玩呢!」朋友不解地說。

無論願不願意,我們終究要接受年老的事實,你可以把臉拉得像緊繃的橡皮筋,或是去舞廳跳著時下流行的舞步,說著年輕人的口語。但是那種反向操作只會凸顯你對年老的不安。而碰到人就端著一個架子,也不會使你身分高人一等。也許你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許你做某些事,但是你還是可以去環遊世界,深入叢林,或者像小孩一樣,碰到愉快的事,就興奮地手舞足蹈。那個年輕人就在你心裡,永遠不會老,也只有他,才能帶你走出年老的恐懼。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